旅游出行——
文明旅游渐成风尚
本报记者 郑 彬
“十一”黄金周,全国各大景区再次迎来旅游高峰,据初步统计,全国景区共接待游客3169.2万人次。从总体上看,各地景区服务能力和游客文明旅游意识均普遍提高。
在景区门口排队安检,把痰吐到垃圾桶里,把垃圾打包带走……这是10月1日记者在北京园博园景区见到的情景。北京园博园景区的环卫工人蒲秀琼告诉记者,今年游客的素质较以往有很大提升,以前像这样的节假日一天不知要扫出多少垃圾。今天快到中午了,垃圾袋都没有装满,好多垃圾还是游客主动丢进去的。
10月1日,北京天安门广场升旗仪式后垃圾清运量比去年同期减少近三成;上海外滩游客文明有序旅游,垃圾明显减少;广东丹霞山景区售票厅、外山门景区入口、游客中心候车点等地游客遵守秩序、文明礼让、耐心等待、有序排队;在出境游方面,中国游客能够基本遵守国际文明准则,自觉学习和尊重当地的民风民俗,改善了中国游客的国际形象。
“十一”期间,湖北恩施大峡谷推出“捡垃圾换门票”活动,引来游人广泛参与。凡在恩施大峡谷游玩的游客,捡取满1斤垃圾,凭当日门票就可以换取实景音乐剧《龙船调》门票一张,这个活动贯穿整个假期。许多景区在适合拍照的景点设置提示牌,并组织志愿者为过往游客提供引导服务,劝阻游客的不文明行为。
“十一”期间,各地响应“文明旅游”倡议,开展了诸多主题活动。在浙江,开展了“文明旅游,浙人最美”旅游公益活动;在山东,济南组织实施了“文明旅游公益宣传千人行动”,潍坊利用论坛、微博、微信以及点评网站等平台倡导文明旅游,曝光不文明行为;在安徽,黄山启动了“文明旅游,为美丽中国添彩”主题活动。
“其实只要从小处注意,人人践行,文明旅游并不难。”业内专家认为,良好的出游习惯、优质的景区服务、严格的旅游管理多措并举,才能真正实现文明旅游。
交通运输——
路网运行平稳
本报记者 齐 慧
今年“十一”黄金周期间,全国道路水路共运送旅客6.44亿人次。其中,全国道路旅客运输量达6.3亿人次,同比增长4.6%;全国主要地区水路旅客运输量达1414万人次,同比增长3.1%。10月7日,全国铁路预计发送旅客1030万人次。黄金周期间,预计全国铁路共发送旅客6800万人次。
10月7日是“十一”黄金周最后一天,全国道路旅客运输迎来客流高峰,共运送旅客9112万人次,同比增长5.3%;全国主要地区水路运送旅客187万人次,同比增长18%。
7日,从各地发往省会及重点中心城市的长途班线和重点中心城市发往周边的短途班线客流量明显增加,其中,河南、山东、重庆、江苏、浙江、甘肃、宁夏等地区道路客流量增幅较大。
记者从交通运输部路网中心了解到,7日路网交通总量较6日明显下降,全国路网运行正常。7日上午时段全国路网运行平稳有序,午后部分大中城市周边及城市出入口进城方向公路陆续迎来返程高峰。京沪高速江苏江阴大桥段上海方向、京藏高速北京段进京方向、大广高速北京段进京方向、沪昆高速浙江新岭段杭州方向、广东莞佛高速虎门大桥等局部路段流量较大。
消费市场——
大众消费成为亮点
本报记者 李予阳
今年“十一”黄金周,全国消费市场稳定繁荣,商品销售平稳较快增长,大众化消费成为节日市场突出亮点,节俭、健康、绿色的消费理念更加深入人心。据商务部监测,10月1日至7日,全国零售和餐饮企业实现销售额约9750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2.1%。
各地商贸企业促销活动形式新、力度大,客流和销售额明显提升。黄金周期间,陕西、辽宁、河南、青海、湖南重点监测商贸企业销售额同比分别增长15.5%、15.1%、14%、13.7%和13.5%,甘肃、重庆、四川、湖北、广西重点监测企业销售额分别增长13.2%、13.1%、13%、12.8%和12.5%。
商品销售亮点突出。应季服装鞋帽、金银珠宝、数码家电、汽车等商品走俏,销售额快速增长。新款秋冬服饰及户外运动用品受到消费者青睐,河南、江苏、青海重点监测企业服饰类商品销量同比增长两成以上。
大众餐饮消费火爆。价格适中的家常菜、平价自助餐等成为不少市民节日聚餐的首选。不少中高端餐饮企业打出“亲民牌”,以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推销特价菜、半份菜、团购餐等,受到消费者欢迎。特色餐饮人气爆棚,北京不少老字号餐饮企业推出具有怀旧味道和纪念意义的“年代菜”。
婚庆消费成为今年“十一”黄金周的一大亮点,不少地区黄金周成了名副其实的甜蜜消费周。湖南湘潭重点监测餐饮企业婚宴收入约占总收入的七成。金银珠宝等婚庆用品呈现旺销态势,杭州百货大楼黄金首饰销售同比增长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