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关注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4年10月8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老龄产业亟待金融给力

我国老龄金融业面临金融意识缺失、产品匮乏、金融市场开发滞后等问题,迫切需要创新理念、转变战略,构建适应老龄化经济体要求的新型金融体系

“在老龄产业的金融业、用品业、服务业和房地产业中,老龄金融是重中之重。”《中国老龄产业发展报告(2014)》指出。

在西方发达国家,老龄金融是现代金融体系的主体板块,大力发展老龄金融是未来国际金融业的主攻方向。“以美国为例,2012年,美国有3.11亿人口,金融行业从业人员有621万人,其中60%从事老龄金融业。与此同时,我国有13.5亿人口,全国同期金融行业从业人员只有527万人。”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党俊武说。

目前,我国老龄金融业面临着国民老龄金融意识缺失、老龄金融产品匮乏、老龄金融市场开发滞后等问题,迫切需要创新理念、转变战略,构建适应老龄化经济体要求的新型金融体系。

“从长远来看,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挑战,我国在金融领域的准备明显不足。”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战略研究所副所长王海涛说,推进包括互联网金融在内的金融创新、建立健全老龄金融体系,既是大力发展老龄产业的需要,更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增强经济增长内生动力、打造经济发展新引擎的重要保障。

目前,我国的老龄金融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总体而言,以养老储蓄为代表的传统老龄金融服务依然处于银行类老龄金融产品的主流地位。但是,养老储蓄的流动性和灵活性较差,大规模储蓄不利于老年人应对突发疾病等急需使用大笔资金的情况。同时,不少老年人将所有收入都投入储蓄实际上也是一种低效的理财方法。这也从另外一个侧面反映出,我国养老金融产品的单一和低效。

报告预测,随着中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银行、保险、基金、证券等金融机构已经意识到人口老龄化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未来数十年的中国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老龄社会,创新发展老龄金融产业是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要发挥和整合社会资本、开发性金融力量、风险投资等多种类多行业的金融力量,实现多元化、多层次、人性化、简单化、均衡化的可持续老龄金融市场格局,以实现中国金融在老龄社会阶段的健康发展。”王海涛说。 文/张蔚蓝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