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80年代,一部《高山下的花环》曾点燃无数国人的爱国热情。但少有人知道,这部作品的主角梁三喜的原型,是来自贵州省威宁县海拉乡一位名叫王发坤的烈士。
王发坤1968年4月入伍,后任某炮兵连副连长,1979年2月17日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牺牲,后被追认为“革命烈士”并记二等功。
1974年初,28岁的王发坤与同村22岁的李金花结为夫妇。1978年初,王发坤准备转业,还在家乡联系好了工作单位。但1978年11月,部队接到战斗任务,正在修房子的王发坤被召回部队。领导征求他的意见:“现在国家要打仗,需要军官,尤其是需要炮兵干部,你能不能放弃转业?”王发坤说:“国家养兵千日,用兵一时,作为党培养多年的老兵,我义不容辞。”
这一去,竟成了永别。对于王发坤上前线的决定,他的家人毫不知情。他们满心欢喜等待着王发坤转业归来,却等来了他牺牲的消息。
1979年5月,一位战士翻山越岭来到李金花家里,留下了王发坤被追认为烈士的证明书,以及部队、县民政局和县武装部送来的1000元抚恤金。“不是说好要转业的吗?”李金花难以接受丈夫牺牲的事实,随后的1个多月,李金花每天牵着两个儿子的手,坐在村口眺望,祈盼王发坤突然从大山的转角处大步走来。但只见青山转,不见亲人归。
1980年,部队把王发坤的遗物——一块手表寄到了李金花手中,她终于相信丈夫已不在人世的事实。李金花清楚记得,自己那天买来肥皂,把表带里的泥土和血迹全部洗净,“这是他留下的惟一的东西,也是我要用一辈子保护的宝贝”。
记者在王发坤家中看到,那块手表至今还走着。李金花和儿子的思念也像这块手表一样,30余年从未停歇。
据王发坤烈士的战友回忆,王发坤在交诀别书的时候还留下了一封遗书。上面写到,如果他牺牲了,希望妻子改嫁,同时用他的抚恤金还债。尽管丈夫在遗嘱中有着这样的嘱托,但李金花却从未有过这种念头,她靠着惊人的坚韧和执着,撑起整个家庭。当时,家人不知道王发坤葬在何处,直到看见营长李金明的来信,才知道烈士都被葬在云南省屏边县烈士陵园。2010年5月,在王发坤战友及好心人士的帮助下,王发坤的家人来到了这片他长眠的土地……
李金花告诉记者,她们一家人过得很好,“只是经常在梦中见到他,真的很想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