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综 合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4年9月28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金川集团:
“金娃娃”怎样用活“传家宝”
□ 本报记者 陈发明 李琛奇

一个企业的研究课题吸引18名中国工程院院士参与其中,谁会有这么大的吸引力?

今年6月10日,中国工程院会同甘肃省政府、金川集团公司在北京启动“我国镍铜钴铂族金属资源开发与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项目,以黄伯云院士为组长的18名中国工程院院士组成了课题组。中国工程院副院长干勇认为,这个项目对传统金属产业的更新换代及升级起到积极的作用。

在我国有色冶金工业领域,金川集团有着响当当的名字:作为国内最大的镍钴铂族金属生产企业和中国第三大铜生产企业;拥有世界第三大硫化铜镍矿床,并成为甘肃省首个千亿级企业;作为全球知名的采、选、冶配套的大型有色冶金和化工联合企业,在24个国家或地区开展有色金属矿产资源开发与合作。

这家在建厂初期被称为“祖国的金娃娃”的老国企成功的秘诀是:用活“传家宝”!

“金川的发展史,是一部科技进步史。”金川集团董事长杨志强说。1500多人的科技研发队伍,3%以上的销售收入投入到科技研发中,1000多件专利拥有量,190多项国家和行业标准,超过60%的科技贡献率,90%的职工革新成果应用于生产,这一组组数字折射出科技进步在金川集团发展中的作用。

自主创新并非关起门来“自己创新”。1978年,第一次全国科学大会上,金川被列为全国三大资源综合利用基地之一。1989年,“金川资源综合利用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的同时,科技联合攻关的基因已融入了“金娃娃”的“身体”。

“我们将深化科技联合攻关的广度和深度,同时,在技术集成创新、科技成果转化和实施知识产权战略上下功夫。”在第二十次金川科技大会上,杨志强表示,将通过推动金川集团成为创新活动、成果转化和产学研合作的主体,建成国内领先、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世界级创新型企业。

随后,金川集团全力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梳理并编制了《公司采选冶生产技术改造和工艺流程优化重点工作推进方案》,针对采、选、冶、化生产系统的工艺流程优化、装备技术提升、节能减排和新产品、新材料开发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31项重大科研课题,与高校和科研单位开展科技联合攻关。

目前,金川集团已与兰州大学等14所高校建立了新型企校合作关系,与4所大学共建了联合实验室,产学研攻关合作单位数量达到57个。2013年,甘肃省与中科院签署《关于共同推进金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科技创新合作协议书》。

资源的综合利用是资源型企业科技创新永恒的课题。2012年,中国工程院组织了“院士金川行”活动,黄伯云、邱定蕃院士担纲的专家团队对金川进行了深入的调研,提出组织开展“我国镍铜钴铂族金属资源开发与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重大咨询项目的建议。

金川集团科技开发部科研项目管理室经理吴川眉告诉记者,与以往的资源综合利用项目偏重解决技术层面的问题相比,此次“我国镍铜钴铂族金属资源开发与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包括综合分析、资源深度开发、高效清洁冶金及资源综合利用和高性能先进材料4个子课题,“这次更注重从整个行业着眼,在宏观层面上提出一些战略规划。”

随着新的资源开发和可持续课题的深入研究,“金娃娃”并没有躺在科技创新的“功劳簿”上“吃老本”。近年来,金川通过技术创新和联合攻关,开展科研攻关课题500余项,承担国家科技计划5项,取得重大成果149项,其中60%以上的成果已应用于生产实践。

2013年以来,金川集团探索技术能力、技术成果、知识产权等技术要素参与分配的途径。在下属的镍钴研究设计院试行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要素参与分配办法。科研成果转化后,依据技术经济指标提升、新产品市场销售、产能增加降低成本等因素,计算确定新增加的利润,按新增利润的20%或新增收入的5%一次性提取绩效奖励。在兰州金川贵金属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实施员工持股的机制探索,将技术成果收益权入股,将公司经营结果同员工的收益挂钩,充分调动了广大科研人员的主观能动性。

“开展持续的科技联合攻关,通过一批重大科研攻关项目的立项实施和科研机制体制的创新,取得一批在国际同行业有重大影响的科技成果,促进公司生产技术、工艺装备水平的持续提升。”杨志强告诉记者,金川集团将加强对金川矿山成矿模式的深入研究,优化现有采、选、冶系统工艺,提高技术经济指标,提高二次资源的利用水平,推动循环经济产业发展,“同时,加强有色金属新材料的研发及产业化,培育一批新兴产业,将金川公司建设成技术一流的有色金属新材料基地。”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