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深度 上一版3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2014年9月21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简政放权激发制度红利
本报记者 孙 璇
6月25日,浙江政务服务网上线,让权力“在线”运行,全天候为群众办实事。 (资料图片)

浙江省简政放权的创新实践具有示范效应,特别是公共财政制度与改革的配套性,使得抽象的政府行政行为在配套性、协同性以及规范性等方面落到实处。下一步,简政放权工作的重点是做到“保质保量”

为了了解各地政府职能转变、简政放权的改革举措进展情况,记者采访了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会秘书长、国务院政策措施落实情况第三方评估小组成员、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王满传。

记者:您认为浙江省“三张清单一张网”的简政放权改革实践对其他地区有哪些借鉴意义?

王满传:一张政府的权力清单、一张企业投资项目负面清单、一张政府部门专项资金管理清单、一张政务服务网,这是浙江省当前深化政府改革的总抓手,是一次简政放权的创新性探索。

目前,各地都在积极探索政府权力清单和企业投资负面清单,然而,在主动推出财政专项资金管理清单上,浙江走在了全国前列。这使行政审批权与财政管理权得以真正结合,使行政改革与资金改革能够形成合力,进一步根除了权力寻租的空间。

值得一提的是,浙江政务服务网是全国首个省市县三级同构、并部署在统一云平台上的政府网站,实现了行政办理效率最大化、各部门信息共享便利化、权力监督透明化。这张政务网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规范了权力,让多部门工作得以更加协调、高效地推进。

总的来说,浙江省此次简政放权的创新实践具有示范效应。特别是公共财政制度与改革的配套性,使得抽象的政府行政行为在配套性、协同性以及规范性等方面落到了实处。

记者:近日,国务院督查首次引入第三方评估引发热议。有学者表示,一些“含金量”高的事项并没有下放,作为第三方评估小组成员,您如何评价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落实情况?

王满传:国务院引入第三方评估是一个重大创新。它突破了评估主体的工作局限性,树立了评估的公信力。同时,第三方评估是政府绩效管理的重要形式,作为必要而有效的外部制衡机制,它弥补了传统政府自我评估的缺陷,有利于推进政府治理的现代化。

有人认为,虽然改革速度很快,含金量却不够高。我们通过评估调研,发现情况并不是这样。从国家发改委取消和下放的项目来看,地方政府部门受访者中认为取消下放事项“含金量”比较高的占到82%。另外,还有一些事项是针对某些部门、某些行业的。比如,跨省水路运输的核准对江浙地区的意义较大,但是对于内陆地区,其“含金量”就相对较低。

另外,国务院取消下放的审批事项涉及省一级的较多、涉及大企业的较多,除工商登记制度改革外,与普通百姓、中小企业直接相关的并不多。这也是下一步简政放权工作的推进重点,即逐步加大地方管理事项的下放。

记者:从全国层面来看,继续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未来还要解决哪些问题?

王满传:在过去的一年半中,简政放权工作推进速度快、力度大,成效显著,下一步工作的重点是做到“保质保量”。

综合来看,简政放权推进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不容忽视。如一些部门和地方改革目标不明确、部门和地方间改革进展不平衡、改革横向配套不够、纵向联动不够、法律法规滞后、监管能力落后等,都需要在下一步工作中着力解决。

继续推进简政放权任务艰巨。比如,统一规范行政审批事项;继续取消下放资质资格;增强改革的配套性、协同性、联动性;加强监管能力建设;提高审批行为的规范性;加大地方改革力度。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