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是从“林冲发配”的故事中知道河北沧州的。今天,这片古代的蛮荒之地,正在迈向京津冀开发开放前沿。
黄骅港是沧州的海港。去往港口的公路两边,可见一个个就地开挖的大水池,那是人们传统晒盐的“盐汪子”。走进港口作业现场,展现在眼前的却是一个现代化码头。塔吊林立,传输带滚动,忙而有序。
黄骅港是环渤海最年轻的现代化码头。今年前7个月,码头集装箱吞吐量完成17.9万标箱,同比增长54.07%。“十二五”以来,黄骅港吞吐量增长一直保持全国第一,去年完成17103.38万吨,同比增长35.42%。其中,集装箱吞吐量同比增长125.88%。
货运吞吐量常常被当作区域经济运行状况的晴雨表。黄骅港这个“晴雨表”,印证的是河北沧州乃至环渤海经济带经济运行的情况,是京津冀一体化发展对区域经济的促进作用。沧州市委书记焦彦龙告诉记者:“环渤海开发及京津冀协同发展是沧州发展的战略机遇,我们抓住这个机遇,承接京津产业转移及功能外溢。转身向海,使沧州真正成了内陆沿海开发开放的前哨阵地。”
海洋运输成立体交通重要极
在河北三大沿海区域共487公里海岸线中,沧州占130公里,与唐山、秦皇岛共同位列《河北沿海地区发展规划》重点打造的一极。
仅从这个坐标看沧州还不够。展开中国地图,我们可以看到,沧州的黄骅港是连接我国西北部,甚至沟通欧亚大陆地理上最近的出海口。这里不仅是距山西、陕西、内蒙古等资源富集区域运输距离最短的出海口,同时可通过新丝绸之路,辐射西亚东欧等区域。沧州市市长王大虎介绍,“沿海地区可以更好地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实现率先发展,谁先做足沿海文章,谁就能获得发展先机。”沧州以港口建设为龙头,打造立体交通运输体系,推进区域经济发展。
沧州连续两届党委政府班子对改善交通环境实施了重点倾斜,启动黄骅综合深海大港建设,规划建设泊位达到200个以上,总吞吐量达到5亿吨。先后完成了深海航道和多用途码头建设,已建成煤炭、散杂货、集装箱、液体化工等30多个泊位。2014年,黄骅港计划完成投资64亿元。
如果说港口是龙头,公路和铁路则是立体交通枢纽的大动脉。京沪高铁和京九、京沪、朔黄、邯黄5条铁路,7条高速公路,使沧州融入了北京一小时、天津半小时经济圈。
京津冀同城时代,使沧州吸附力大大提高。
在采访中,作为国内500强企业,中铁装备材料有限公司总经理孙纪木则告诉记者,公司之所以在沧州渤海新区落户,正是看中黄骅港独特的交通运输优势,在这里建设企业,生产原料从港口运到厂区每吨运费只有6元,比起在邯郸的厂区,每吨可节省运费110元。
京津冀一体化推动产业集聚
“发展现代交通运输体系,不是目的。我们的目的是以现代运输体系为纽带,带动沧州沿海区域资产优势得到有效认同,促进产业集聚。”沧州人说,京津冀一体化战略为沧州的产业集聚提供了新的推动力。
沧州市委常委、秘书长宋有洪告诉我们,与北京合作项目的数量和投资额度这两年年均递增28%以上。目前,全市引进北京项目419个,总投资2934亿元,引进天津项目432个,总投资358亿元。与沧州建立合作关系的央企达26家,合作项目54个,中钢、中铁、中国一重等一批央企项目落户沧州。每个县(市、区)都有京津转移企业或央企生产基地。
总投资100亿元的北汽集团40万辆整车生产基地能够落户沧州,正是沧州转身向海调结构的结果。据北汽黄骅产业园项目副总经理陶德权介绍,受土地、资源等制约,北汽集团位于北京的厂区产能已无法满足市场需求和企业自身扩展需要。确定在沧州渤海新区落户,一是在这里3500多亩项目用地一次到位,且成本低廉;二是仅黄骅市就有与汽车关联企业200多家,有人力资源基础。黄骅生产基地,总人力资源需求预计在6500人左右,一期项目完成投产预计需求3500人,这些人员中九成要在沧州范围内招聘;三是这里紧邻黄骅综合港,海洋运输便利。
“黄骅新厂共有6条生产线,5条是从北京搬来的,1条是新建的,能生产重卡、乘用车、轻卡3大系列上百个品种的整车。到2015年二期建设完成后,年生产能力达40万辆。年销售收入可达400亿元。”陶德权对记者如是说。
大海边崛起工业新城
沧州有个词叫“苦海盐边”,因为沧州临海多是盐碱地,除晒盐、打渔,没有什么收成。今天,大海却给沧州带来蓬勃发展新机遇。
我们从黄骅港走向渤海新区,宽阔笔直的马路两边,还能看到从盐碱地里倔强长出的沙棘草。间隔不远的工厂和成片的楼群已经显出别样生机。沧州市委常委、渤海新区党工委书记丁绣峰说,渤海新区2400多平方公里,有200多万亩是盐碱地。现在,我们在这里精打细算“种”工厂。盐碱滩涂为沧州打造沿海临港经济提供了发展用地。
不远处人们晒盐的“盐汪子”泛着光泽,工业园透出另一种希望。在神华国华沧州电厂,我们看到4台海水净化设备,其中有两台是自主研发的。电厂的同志自豪地告诉我们,这个电厂是“四个零”:零耕地占用,用的是盐碱滩;零地下水开采,用的是海水淡化;零煤炭运输,用的是皮带传送;零排放,这里完全是绿色清洁生产。循环经济理念在这里铺展出壮观的厂区。
管道是沧州的传统产业。仅盐山县就有2000多家管道企业。在欧亚管业公司占地110亩的生产车间,我们看到的是清洁整齐的现代化生产。这里生产的海洋柔性管道,用于海底铺设石油管道,为深远海油气田开发服务。公司负责人告诉我们,能生产这种设备的,目前全球只有3家工厂。
河北鑫海集团是一家2000年才成立的炼油企业,已经进入河北企业50强。2011年刚刚在这里建设的厂区,打扮得如花园一般。这里不仅有崭新的职工公寓,还有职工游泳馆、篮球场等。
我们马不停蹄走访了8家企业,看到渤海新区工业园区除了河北本地的企业,还有不少天津、北京的企业到这里落户。这些企业投资都在数十亿甚至上百亿元。丁绣峰满怀信心地告诉我们:“未来两三年,仅渤海新区就可形成产值达千亿元的产业集群3个,产值达500亿元的产业集群2个”。
用活海洋资源,发展循环经济,拉长产业链条是沧州最看重的发展方向。用海水冷却发电,冷却中产生纯净水和浓盐水,用浓盐水制盐,用盐发展精细化工,再用精细化工产生的原料与炼化石油或者天然气形成的副产品相结合,又生产出性价比更高的化工产品……
这样的循环理念,吸引化工大企业纷至沓来。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中化等4大国有化工企业在沧州均设有生产基地,原油加工能力达到1500万吨/年。2013年沧州石油化工行业实现增加值473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37%。沧州是亚洲最大的TDI生产基地、中国重要的PVC生产基地。目前该市相继有百万吨乙烯项目、百万吨氯碱项目、渤海新区炼化一体化基地项目、百万吨聚氯乙烯项目、26万吨聚碳酸酯项目、沧州盐化工产业基地等起步开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