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8月11日进入测试期以来,“沪港通”的进展状况受到市场持续关注。技术通关是基础,按照此前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和香港证券及期货事务监察委员会发布的联合公告,两地市场将在9月30日之前完成包括全天候测试、接入测试和全网测试在内的所有准备工作。
记者从上海一家券商获悉,8月23日、24日,多家券商参与了上海证券交易所的“港股通”连接测试,系统运营整体比较稳定,首次全网测试启动在即。“全网测试一旦通过,意味着‘沪港通’技术准备基本就绪。目前,其他项目也在按计划有序推进。”上证所国际发展部的相关人士告诉记者。
部分规则出现较大调整
顺畅的交易需要合理的规则支撑。近期,上证所向所有提出沪港通业务申请的券商发布了《沪港通试点办法(草案)》、《港股通业务试点(草案)》和《港股通投资者适当性管理指引(征求意见稿)》等3个指导性文件,进一步梳理了交易制度安排。
将新文件与4月发布的《沪港股票市场交易互联互通机制试点实施细则》相比,记者发现部分规则出现了较大调整,其中发挥市场因素和加强合规监管成为亮点。
比如,关于“沪股通”和“港股通”投资标的规定有所变化。一方面加强两边市场的对称性,如果“A+H”股公司的A股被纳入风险警示板块,那么其相应的H股也不会被纳入“港股通”投资标的;一方面更加遵守市场规律、减少行政审批事项,明确由上证所、港交所自行明确相关股票调入或者调出时间,删除了“调整沪股通及港股通的股票范围需监管机构审批”等条款。
此外,修订文件进一步强化了对“沪港通”参与者的监管要求。一是在《沪港通试点办法(草案)》中明确,港交所证券交易服务公司必须申请成为上交所交易参与人,同时参与机构需补充提供承诺书,承诺遵守相关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规范性文件和业务规则。二是针对“沪股通”投资者超过限定比例购入股票情况,港交所证券交易服务公司应当要求联交所及时实施平仓。
“总的来说,交易规则正在日渐清晰。不过,机构普遍关注的款项交收时间差异、台风等特殊情况带来的交易风险问题还没有得到明确答复。”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表示,“‘沪港通’交易规则调整的基本原则是,在尊重对方交易规则差异化的前提下保障交易顺利进行。具体事项还得在两地连接测试过程中不断优化解决方案。”
据悉,上证所也明确地为将来规则的再调整留下了空间。相关文件显示,关于股份分拆、合并、税费征收、融资融券等细则有待增补和修订。
券商将直面国际市场
“暂不论能否带来A股的大牛市,能否实现两地资本市场‘一体化’,‘沪港通’首先为国内券商国际化提供了重要演练场所。”在董登新看来,对于一直处于封闭、半封闭市场的券商来说,熟知国际规则是走出去的第一步。
投资港股是一块全新业务,不同的市场规则、全新的公司标的,对券商的研究能力是重大考验。据悉,目前申万、中信等多家具有较强投研实力的券商早已着手布局“港股投资顾问”业务,投资策略也初步形成体系。以国金为例,在分析对两地投资者结构、交易活跃程度、股票波动率、市场结构,以及目前A股、H股价差的前提下,着重推荐了A股高分红蓝筹、AH价差较大的公司、只有A股或H股的公司,以及券商、交易所等投资机会。“同时,针对汇率和‘T+0’、‘可做空’、‘不设涨跌幅限制’等差异化交易机制带来的风险问题,国金也已制定了相关的投资者培育计划和投资者教育活动,以便客户在参与‘港股通’业务之前,充分认识‘港股通’业务的风险。”国金证券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此外,不同于内地,港股是一个全面开放的市场,机构投资者占比常年超过60%,交易量最高的机构分别来自美国、英国、欧洲其他地区等海外市场。这就意味着,随着沪股通业务的开展,A股市场将迎来更多的国际玩家。
“未来,A股市场将更容易受国际市场波动影响,市场风险偏好、交易模式和投资逻辑都可能发生根本性变化。这将给券商的自营、投资业务带来挑战。”西南证券首席分析师许维鸿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