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公司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4年8月27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浪潮集团:
进军服务器世界第一阵营

□ 本报记者 杨国民

从无到有,从技术跟随到与国际同步,从国产服务器实现高端突破到跻身服务器世界第一阵营,紧紧依靠科技创新,浪潮勇立中国信息化建设的潮头

到浪潮集团采访,这样几件事印象深刻:

1993年3月,我国第一台基于10颗处理器的服务器——浪潮SMP2000研制成功,中国服务器产业实现零的突破。国产服务器的推出,打破了当时中国服务器市场完全被国外品牌垄断的局面,而售价只有国外同级别的小型机服务器的五分之一。

2005年底,在某地市级税务部门政府采购办的桌子上,摆着同一国际服务器行业巨头的两份标书:同一项目,同一产品;不同的是,两者报价相差了一倍。原来是因为浪潮TS20000高性能服务器作为唯一入围的国产品牌参与了竞标,使得这家外国企业不得不将报价降低了50%。据估算,由于浪潮引入的价格竞争机制,我国每年可节省信息化建设成本超过10亿元。

长期以来,我国承担金融、电信、能源等事关国家命脉的关键行业信息化建设的大型主机系统,面临国外的技术垄断和国际厂商的市场垄断,完全依赖进口。2013年1月,我国第一台基于自主核心技术的关键应用主机“浪潮天梭K1系统”正式上市,使我国成为继美、日之后全球第三个掌握新一代主机技术的国家,浪潮也成为全球仅有的5家具备关键应用主机研制能力的企业之一,一举结束了我国关键行业信息化建设受制于人的尴尬局面。

服务器是信息化核心基础设施,承载着各类信息系统的业务运行、数据处理。“如果将国家信息化建设和信息产业看作是一棵大树,那么服务器就是这棵树的‘根’。发展信息产业,实现信息化建设的自主可控,都应该从这棵大树的‘根’开始。”身兼高效能服务器和存储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的浪潮集团高级副总裁王恩东对记者说。

由于欧美国家在IT技术上的先发优势,使得中国在服务器等核心IT技术产品方面一直处于追赶状态。“研发中国人自己的服务器”,打破国外厂商对中国的技术封锁、应用歧视,浪潮人以极大的民族责任感和使命感开启了国产服务器的创新之路。

在服务器领域,关键应用主机犹如皇冠上的明珠。占中国服务器市场销售量不到5%的大型主机,却占有40%以上的销售额。2008年,为实现信息化核心装备的自主可控,国家设立了“十一五”、“863重大专项”——高端容错计算机项目,浪潮依托高效能服务器与存储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承担了这一项目的研发工作。2013年1月,该项目的重大成果——我国第一台基于自主核心技术的关键应用主机“浪潮天梭K1系统”正式上市。天梭K1的研制成功,标志着国产厂商已经从通用服务器跨入大型主机领域,进入国际厂商竞争的腹地。

为了加快国产大型主机的推广应用,在工信部的支持下,2013年,浪潮联合国内16家骨干IT企业成立了国产主机系统产业联盟,以建立和壮大中国自主IT产业链。今年年初,浪潮发布“K迁工程”,与软件厂商和系统集成商一道,探索并形成从国外主机设备向国产主机K1迁移的方法、工具与合作机制,帮助用户完成核心业务系统从国外主机平台向国产主机K1的平滑过渡,加速国产主机的替代进程。

“如果说前一段时间天梭K1系统还是一粒种子的话,那今天就像是雨后春笋。”王恩东介绍说。目前,天梭K1已广泛应用到国内金融机构、政府部门等。

一步一个脚印的追赶,在浪潮的带动下,中国服务器产业已进入本土企业占据领导地位的发展新时期。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