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4年8月27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贝发”为啥不赚快钱
本报记者 郁进东 陈莹莹

作为宁波贝发集团的董事长,邱智铭错过了很多赚钱的机会。

1993年,海关在贝发建了保税仓库。那时,材料的进口关税很高,国内外差价大,倒卖可赚大钱。很多企业找上门来要买保税塑料,但贝发挡住了利益的诱惑。

“虽然企业获利少了,但是,我们堂堂正正,保住了诚信。”邱智铭说,对诚信的坚持,帮助贝发赢得了海关的信任。2009年,贝发集团因良好的守法和通关监管记录被宁波海关评为最高信用等级AA企业,在享受便捷通关的同时,也帮助贝发在海外市场赢得更多的谈判筹码。2005年,一年利润近亿元的贝发引入投资方,受到了行业和金融业的关注后,当地几乎所有银行都为贝发提供了无抵押无担保信用综合授信贷款。

2006年,贝发在十多个同类企业中脱颖而出,成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唯一的文具类赞助商。“当时的贝发在国外市场遥遥领先,希望通过奥运快速建立起国内渠道、开拓国内市场。”邱智铭说。

梦想触手可及,却因为步子太快出了问题——国内选择的物流商只有集装箱运送经验,配送系统跟不上,各地选择的协作商配送的误差率高达30%;5·12汶川大地震的发生,让加盟商看淡当时贝发奥运产品的商业前景;最终,所有6.4亿元的订单只有2.5亿元的实际采购额,只卖出8600万元。

北京奥运会结束后,贝发还剩下1.7亿元库存,工厂仍在按计划生产送货,物流仓库全部爆满。因为业绩波动大,本想借助奥运谋求上市的贝发撤下了递交的上市材料,还欠下100多家供应商的5000多万元货款。

“当时,只要有1家供应商起诉我拖欠货款,其他100多家也会仿效,公司资金链就要断裂。”邱智铭说。但这样的结局并没有发生,所有供应商都作出一致表态:我们信任你,信任贝发,相信你会补齐货款,愿意给你时间。“最终,是积累的诚信救了我。”邱智铭说,诚信是企业快速发展和进入国际市场的通行证,也在危难时候给了公司生机。

如今,贝发已成功向着国内文具供应链的综合供应商转型,邱智铭说,他将坚守诚信,让自己的梦想生根、发芽。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