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时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4年8月21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多方互动共破“证书桎梏”
周慧虹

近日,国务院印发《关于取消和调整一批行政审批项目等事项的决定》,取消了房地产经纪人、注册税务师、质量专业技术人员、土地登记代理人、矿产权评估师、国际商务专业人员等11项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事项。这些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事项的取消,有利于更好地激发人才活力,降低就业创业门槛,进一步释放经济活动中的动力。

应该看到,当初政府部门设置这些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事项有其审慎性考虑,在当时条件下对于规范涉事主体行为确实起到了一定作用。但随着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其弊端日益凸显。一是阻碍了市场运转效率,容易形成“行政腐败”;二是助长了“学”与“用”的脱节,一些人尤其是青年学子花费不少钱财与精力考取了一大摞资格证书,可入职之后仍然是专业技能欠缺,学习能力与创造能力不强,徒拥其“证”而难当大任;三是使得畸形的“证书经济”现象在各地出现,有些人靠“证”吃“证”,通过租借资格证书、出具质量不高乃至虚假文书资料谋利。

除却少数确有必要实施的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事项,大部分应回归市场的还是回归市场。国务院《关于取消和调整一批行政审批项目等事项的决定》颁布后,即在社会上引起积极反响,主动减政放权,努力打破“证书桎梏”令人振奋,不过要巩固并扩大这一成果,使之发挥更大的联动和示范效应,还需有关方面积极响应、参与互动。

当前,最主要的是用人单位要顺应形势培养和造就人才。作为用人单位,不能仅仅以“证”取人、以“证”量才,而是应通过科学合理的人才考评机制,给那些踏实肯干、拥有真才实学者以公正评判与相应待遇;与此同时,要立足单位发展实际,结合员工个人成长愿景,通过搭建适宜的人才培养与输送平台,为更多的人在工作中实实在在增长才干创造条件。

除了用人单位主动作为,社会其他相关部门的工作也要跟上。高职院校应该破除传统的教学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别再靠“认证”培养人才;社会上种种帮助求职者“考证”的辅导机构,也须转变观念,不能再拿所谓的考试“通过率”当卖点,而是要围绕市场所需、实际应用设计教育培养内容,帮助参与培训者实现真正意义的成才。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