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创 新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4年8月18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创新 + 公益,华大的两种“基因”
本报记者 杜 铭

6年前的一封血书让华大基因公司的魏晓明孜孜不倦地探索至今。

那封血书来自一位鱼鳞病患儿的母亲“秋刀鱼”(网名),她自身也是一位鱼鳞病患者。鱼鳞病是遗传性皮肤病,患者不仅身体备受煎熬,还由于皮肤如鱼鳞般而影响美观,在就业、婚恋、生育等方面面临很大的困难。他们往往被称为“鱼儿”。看着女儿身上如鱼鳞般的皮屑,“秋刀鱼”心痛不已,陷入了深深的自责,期待华大基因能找到让千万家庭远离遗传出生缺陷的方法。

来自患者的呼唤使得魏晓明与鱼鳞病结下不解之缘。他们向全国征集了鱼鳞病患者血样247份,涉及145个家庭,并提出了针对鱼鳞病基因检测的初步科研方案。但由于当时使用的是第一代测序技术,通量很小,加上鱼鳞病致病基因FLG自身的复杂性,实验过程很不稳定,往往一个样本要经过2-3次的重复实验才能得到清晰的峰图。

当时的华大员工不多,整个项目只有魏晓明和另外一个同事,从实验到分析再到报告撰写、核查及发送,工作量非常大,加班加点是常事。2009年初,他们终于完成了所有样本的检测和报告发放。由于当时技术所限,对于鱼鳞病的检出率不足30%,还是有很多患者最终没有拿到他们想要的结果。

“患者失望的眼神,坚定了魏晓明要把这个项目继续做下去的决心。”此后华大基因将高通量测序应用于遗传病领域的技术日臻完善。转机发生在2013年初,魏晓明通过改进实验技术并优化信息分析流程,攻克了鱼鳞病基因检测难题,5年多的努力终于取得成果。“在下一代的基因检测上,华大已经具备了预防遗传出生缺陷的致病基因检测能力,让‘鱼儿’的孩子们不会是新的‘小鱼儿’。希望血书的故事不再重演。”

魏晓明说:“我记得第一次检出一个致病突变的时候,差一点在办公室里叫出声来。确切地说,我很享受这个过程,我感觉到我的人生价值得到了体现。原因很简单:我解决的不仅是一个人的问题,而是一个家庭的问题,更可能是千千万万个家庭的问题。”

为了将鱼鳞病基因检测技术惠及更多的患者,华大基因近日在北京宣布启动“晓明计划”。这一计划将面向社会征集符合条件的鱼鳞病患者,进行免费的基因检测及遗传咨询服务。

“晓明计划”只是华大基因多项针对罕见病的公益项目之一,其目的是“让千万家庭远离遗传出生缺陷”。华大医学执行总裁尹烨表示,“真诚希望全人类能够通过基因检测技术,‘远离几种病,延长几年命’。”华大基因希望用他们的“创新基因”和“公益基因”,从源头预防疾病的发生,让基因科技造福人类,让百姓远离疾病之扰。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