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奥委会似乎并不仅仅将青奥会作为一次体育运动会,而是更加突出教育和文化内涵,让人看到其真正的价值
闲来无事,把电视调到央视戏曲频道,正在现场直播全国戏曲院校学生京剧大赛,场上的小生演员一出《罗成托兆》赢来了包括评委在内的满堂彩。听介绍,这位名叫周晓盟的演员幼时便喜爱京剧,但父母还是希望他能上普通大学接受正常教育。到了大二时,他难以抑制对京剧的爱好,说服了父母,又重新报考了中国戏曲学院。25岁的他是这次学京赛年龄最大的参赛选手,也是刚刚从戏曲学院毕业,却已顺利地被知名剧院录用。和其他一直学习戏曲的学生相比,他似乎损失了一段重要的入科的基础时光,但在我看来,接受更多更广泛的教育可能是他意外的收获,也许还会受用终身呢。
于是想到了这个月将在南京举行的第二届青奥会。青奥会是专门为15至18岁的青少年运动员举办的,也是这个年龄段水平最高的综合性运动会。但国际奥委会似乎并不仅仅将它作为一次体育运动会,而是更加突出教育和文化内涵,鼓励青年人以奥林匹克的价值观来生活,努力成为奥林匹克主义的大使。在竞赛项目设置、参赛名额分配等方面都尽可能淡化纯竞技赛事的氛围,在竞争中突出趣味性和励志作用,让人看到了青奥会真正的价值。
从本质上说,体育其实就是一种游戏,让人在锻炼身体的同时从中得到战胜困难、超越自我的快乐。虽然说术有专攻,很多事业如戏曲、如体育都更讲究童子功,讲究从娃娃抓起,但似乎不应让专业化的训练过满地占据青少年的花样年华。在世界很多地方,包括中国,体育对具备天赋的青少年来说就是获取成功的敲门砖,是通往财富和地位的阶梯,很多孩子因而放弃了正常的游戏和欢娱,放弃了正常的学习。可能正是看到这一弊病,国际奥委会才决定举办青年奥运会,以便更好地矫正这种对于体育的认识偏差。
换个角度或者立场看,竞技体育的确是比较残酷的事业,高频度的新陈代谢让年龄、青春成为比赛场上影响胜负的决定因素之一。还记得杰克·伦敦著名的《一块牛排》吧,汤姆·金缺少的并不是一块牛排能够带来的力气,而是曾经让他无比辉煌的青春岁月。长江后浪推前浪,岁月面前,没有人永远是生活的强者,难免被拍在沙滩上。还记得上世纪80年代,当时主持中国作协工作的冯牧谈到青年作家的崛起时,借用欧阳修和李商隐和的两句诗词为联句:今年花胜去年红,雏凤清于老凤声,表达了后生可畏的心情。小将终究要替代老将,像参加青奥会的这些小选手们,将来会有很多人走向正式的竞技场,甚至是残酷的职业赛场。趁现在更多地接受教育,汲取更多文化的营养,才不辜负一去不返的这段宝贵时光。就像那位京剧演员周晓盟,同样可以在自己喜爱的舞台上继续演下去。当然,你也可以咬定青山,早日争取到今年花胜去年红,但欧阳修的那首词后面还有两句呢:“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
当然,老将也有些老办法值得称道。1998年法国世界杯,一位中国摄影记者要和同伴一起从巴黎去马赛采访。他不会法语啊,这老兄自有办法:手持一张地图,画出巴黎、马赛两个点,拿给车站售票的看。卖票的一看,明白。这老兄摆手制止,将五指捏合拱起,在台面上慢慢移动,口中发声:“突—突—突—突——”,这个“no”;然后快速移动,“突突突突——”,这个“yes”。卖票的恍然大悟,巴黎到马赛的快车!老兄再次摆手制止,继续做手势:“突突突突——”,然后左手反方向重复一次:“突突突突——”。卖票的也聪明,拿起票来示意:巴黎到马赛的快车往返票。老兄连连点头,伸出两个手指,卖票的也马上悟出终极答案:两张巴黎到马赛的快车往返车票!票顺利地买到了,遂成一段佳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