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4年8月16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共筑未来
——写在南京青奥会即将开幕之际(下)
本报记者 薛海燕 陈莹莹
目前,南京青奥会志愿者工作已准备就绪。图为被称作“小青柠”的志愿者在热心服务外国媒体记者。
本报记者
金 晶摄

这是由年轻人“挑大梁”的盛会:青奥组委会的18名部长助理全部是“80后”;2万名志愿者绝大多数都是“90后”;青少年参与从会徽设计、口号征集到开闭幕式的每一环节。青奥会结束后,他们还将从策划主体、参与主体变为受益主体和延续主体。

这又不仅仅是年轻人的赛事:奥运冠军仲满与他的孩子分别是实体火炬手与网络火炬手,年龄最大的志愿者刘国璋和外孙周崇阳成为志愿者中的祖孙拍档……

为鼓励更多家庭参与青奥会,所有可售票比赛项目均提供“亲子套票”——以150元的门票为例,再添10元就能买到两人亲子票。“激励三代人,是青奥会的目标所在。”南京青奥组委会执行主席、南京市委书记杨卫泽这样阐释这一目标:青年人这一经历,不仅会激励他们自身,也会影响到他们的父母,并传承给他们的下一代。

通过参与青奥会,“奥林匹克主义”、“技能发展”、“幸福与健康的生活方式”、“社会责任”、“表达”这五大主题日益深入人心;通过举办青奥会,南京这座城市获得了“一次重要机遇、一个深远影响、一笔宝贵财富”。

一次重要机遇——青奥会将助推南京城市国际化水平显著跃升。“青奥会让世界有机会走进南京、了解南京、热爱南京,提升南京城市品牌和影响力。能让南京开阔视野,了解世界,用国际化眼光接纳和吸收世界先进的文化、文明成果。”南京青奥组委副主席兼秘书长、南京市市长缪瑞林说。

一个深远影响——青奥会在竞技体育之外,更注重文化教育功能,推动青少年养成健康良好的生活方式、生活习惯,激励青少年健康成长,并最终实现“激励三代人”的目标。

一笔宝贵财富——囊括了青奥会留下的场馆设施、文化教育、人才知识和城市环境4大类遗产。城中村危旧房得到改造、新一轮环境综合整治开展、青奥体育公园赛后将作为南京全民健身中心、南京文化得以传承发扬……南京市民将享受到青奥会带来的“体育红利”。

历时4年的青奥会筹备工作,成了城市发展的加速器,南京在产业升级、城市建设、民生改善、国际化进程等领域实现了跨越发展;这场盛会也像催化剂,让人们在竞技运动和文化交流中,更深刻地思考城市发展模式、人与人的交流模式和生活方式。

今年初,23名民间摄影爱好者与摄影记者一起成立了“青奥会城市摄影队”,对青奥筹备、场馆风貌、城市风光进行了专题拍摄。工地上忙碌的工人,与吉祥物砳砳一起在地铁里为乘客表演的昆曲演员,学太极拳的外国青年……几乎每张照片的背后都有一段人和城市共同成长的故事。

“两年半,在一片江滩上崛起一座恢宏建筑,我真切感受到这座城市强劲跳动的脉搏。”城市摄影队队员、61岁的南京海事局退休干部刘晓光在青奥双塔封顶时感慨地说。

不久前,南京市委社建工委联合南京大学开展了“青奥会举办前市民幸福感”调查。结果显示,市民对城市面貌、公共安全满意度最高,有87%的市民为南京举办青奥会感到自豪。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