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综合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4年8月14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金钥匙”开启合作之门
本报记者 陈 静 马呈忠
新疆天业农业研究所技术员范小勇正在检查滴灌技术培育出的“无水水稻”。
中国经济网记者 裴小阁摄

新疆石河子大学培训中心的一间教室里,一群肤色各异、语言不同的学员们正在热烈讨论。“我最想了解石河子搞滴灌怎么施肥,对产量有何影响?”来自吉尔吉斯斯坦国立农业大学的雷斯库尔教授举手发言。他的话先从俄语翻译成中文,又翻译成英语。

这里是上个月科技部主办的第十期国际节水灌溉技术培训班课堂,23位学员来自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肯尼亚等7国,教师则来自国内高校和农业节水龙头企业。20天里,他们要研修7门课程,还要到石河子的棉花地、水稻田里实际作业。

“吉尔吉斯斯坦和新疆气候条件相似,同样面临水资源短缺问题。石河子节水灌溉技术世界一流,我们准备引进他们的整套先进技术,并邀中国专家去现场指导。”雷斯库尔说。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不仅使货物流更为畅通,也使技术与人才更顺畅地“流动”,这正是丝路沿线地区更高层次合作发展的内涵所在。

新疆天业集团副董事长黄耀新对此也体会颇深,“新疆是丝路经济带建设核心区,我们要主动担当,让整套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走出去’。”他刚刚从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三国考察完回到石河子,“过去‘走出去’,主要靠国外经销商帮天业卖节水设备,累计推广面积仅10万余亩。但随着与中亚诸国合作的不断密切,这次三国都强烈渴望大规模引进以滴灌技术为主体的整套农业生产技术。”黄耀新说,他们与塔吉克斯坦喀特隆州已初步谈好,要把这项技术应用于大面积种植。

新疆干旱少雨,蒸发量大,平均每平方公里产水5.3万立方米,仅为全国平均量的18%左右,缺水是制约新疆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而且,新疆用水量的95%为农业用水,发展节水农业既是必须,也“倒逼”出各种节水创新。截至去年底,新疆农业高效节水灌溉面积累计达2470万亩,占全区的35%,是我国乃至世界最大的高效节水灌溉集中区。尤其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八师旗下的新疆天业,已成为全球最大农业节水生产推广企业。这也是国际节水培训班选在新疆石河子举办的原因。

握住农业节水科技这把“金钥匙”,石河子人不仅打开了技术出口的“大门”,还在积攒向内地“辐射”的技术“能量”。

在新疆天业农业研究所的水稻示范区,2000亩水稻还有40多天就将收获,但田里看不到一滴水,只有扒开水稻根部的地膜,才能看到一根根黑色的边缝迷宫式滴灌带“滴”出一片湿润的泥土。国家节水灌溉工程研究中心(新疆)副主任陈林告诉记者,“全国约有6000万亩因缺水而减产的水稻田,而滴灌可使用水量从每亩2000立方米减到200立方米,并根治稻田废水对下游的污染,综合测算每亩降低成本150元到200元。”明年,将有5000亩“水田旱作”在黑龙江农垦、山东东营、江苏南通等10个水稻产区示范推广。

搭乘技术推广快车,节水产业“抱团出疆”也箭在弦上。新疆节水协会秘书长王旭东介绍说,7月份,新疆滴灌产业链上从原料、管件到施工等多个环节的企业携手组成了供应商联盟,已和10个省份洽谈,将合力建设节水产业园,共拓市场。“以节水灌溉技术回馈内地,是新疆农业科技企业最大的梦想。”王旭东说得颇为动情。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