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市场经济晴雨表的作用在今天得到了印证。8月13日10点34分,7月货币信贷数据发布后,市场反应强烈,上证指数盘中翻绿,一度触及2200点附近;然而,午后形势出现了逆转,大盘翻红,收于2222.88点。
A股市场之所以盘中出现下行,缘于货币信贷数据低于预期。7月份,货币信贷数据出现回落,同时M2增速收窄、社会融资规模下行,一度使得投资者产生悲观预期。然而,在仔细解读数据之后,市场信心明显回升,拉动大盘翻红。
中国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司长盛松成对《经济日报》记者表示,目前,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长仍处在合理区间,货币政策将坚持“总量稳定、结构优化”,继续为经济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营造稳定的货币金融环境。
支持实体经济力度不减
是什么造成了货币信贷数据走弱?在经济面临一定下行压力、房地产市场正在调整的背景下,有效贷款需求没有过去那么旺盛,6月份贷款大幅冲高消耗了较多的高质量贷款项目储备,金融机构需要一些时间来补充。
存贷比约束和不良贷款的上升也影响了金融机构的信贷行为。7月份存款季节性下降较多,存贷比有所上升,金融机构相应调整贷款的投放进度。同时,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已连续11个季度上升,信贷资产质量管控压力有所加大,金融机构对一些信用风险集中暴露的地区和领域的贷款投放更为谨慎。
7月社会融资规模、特别是新增信贷出现回落,是否意味着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有所减弱?“历史上7月份历来是‘小月’,社会融资规模和人民币贷款新增额通常呈环比明显下降态势。其中,2009年至2013年,7月份社会融资规模和人民币贷款新增额比6月份平均分别回落6300亿元和3800亿元。”盛松成分析。今年6、7两月合并来看,平均每月新增贷款仍有7000多亿元,这意味着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并未减弱。从社会融资规模看,如6、7两月合并看,每月仍有1.1万亿元。
“当前社会融资规模和货币信贷增长与经济增长和物价上涨基本相适应。”盛松成认为。从理论和经验上看,M2增速应略高于GDP与CPI增速之和,一般认为高出2个百分点左右较为适宜。1至7月份,CPI累计上涨2.3%,上半年GDP增长7.4%,M2增速高于二者之和约3.8个百分点。
7月货币信贷的调整并非长期趋势。央行数据显示,8月上旬以来,7月贷款增速较慢的现象已经有所改观,预计未来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会保持平稳增长态势。
直接融资稳步增长
虽然社会融资规模出现了回落,但其结构更加“健康”。
“进入三季度后,金融机构加大了风险排查力度,对钢铁和水泥等产能过剩行业、房地产和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等受宏观调控行业的贷款发放更为谨慎,这些项目对中长期信贷增长的带动效应弱化。”盛松成表示。这显示出金融机构支持调结构的力度有所加大。与此同时,战略性新兴产业由于体量小,对中长期贷款的承载能力较弱。
表外融资的大幅缩水则有助于防范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可持续性。去年四季度以来,监管部门先后出台一系列加强和规范影子银行、同业业务管理的政策措施,委托贷款、信托贷款等受到一定影响。进入7月份后,二者的减缓态势更为明显。当月委托贷款增加1219亿元,分别比上月和去年同期少增1397亿元和708亿元;信托贷款减少158亿元,分别比上月和去年同期少增1358亿元和1309亿元。
在货币信贷双降的背景下,直接融资仍然稳步增长。数据显示,7月份,企业债券净融资1427亿元,同比多951亿元;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332亿元,同比多204亿元。直接融资的增长将有助于扩大企业融资渠道,降低其融资成本。
短期“放水”概率不大
7月数据的回落使得市场对于央行货币政策放松的预期有所上升。“7月份的数据属于极端现象。”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认为,7月数据对整个三季度经济影响不大,8月将恢复正常,短期之内将不会出现降息等宏观调控措施。
同时,CPI数据温和上涨、PPI数据降幅收窄、7月出口持续回暖都显示经济企稳态势较为明确。今年前7个月,我国进出口总值2.4万亿美元,增长为2%,实现由负转正。这意味着就当前我国的经济增长态势而言,并不需要太大的刺激。下半年大水漫灌式的降准、降息概率并不高。
盛松成表示,下一步,人民银行将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部署,贯彻稳中求进、改革创新和宏观政策要稳、微观政策要活的要求,统筹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和防风险,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既保持定力又主动作为,适时适度预调微调,增强调控的预见性、针对性和有效性,继续为经济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营造稳定的货币金融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