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时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4年8月14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期待反垄断常态化
马志刚

竞争是市场经济的本质属性和基本特征,垄断是竞争的“天敌”。“一阵风”的执法风暴只能应付一时,风声一过,一切照旧。只有将反垄断常态化,才能警钟长鸣、真正形成威慑,给市场主体以稳定的预期

近期,有关部门对奥迪、克莱斯勒、奔驰、微软等多家跨国企业发起密集的反垄断调查。此举对于创造公平竞争市场环境、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对于保护消费者权益,无疑都非常重要。

竞争是市场经济的本质属性和基本特征,垄断是竞争的“天敌”。垄断妨碍了公平竞争,拉高了社会成本,降低了投资效率,侵害了消费者的公平交易权和选择权。反对垄断和不正当竞争,严厉打击各种排除、限制竞争的行为,是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市场体系的迫切需要,也是国际通行做法。

这几年,我国在反垄断上频频重拳出击,释放出坚决维护市场公平竞争、把反垄断进行到底的强烈信号。去年初,国家发改委对国际知名的多家液晶面板企业操纵价格开出了总额达3.5亿元的罚单,这是我国首次制裁境外企业的价格垄断行为;同期,名酒茅台、五粮液因价格垄断合计被罚4亿余元,成为当时我国反垄断史上的最大罚单。也是在去年,国内多家乳粉生产企业因违反《反垄断法》限制竞争行为,共被罚6亿多元。2014年以来,进口汽车等行业更是陷入反垄断的风口浪尖,微软、高通等国际巨头也相继遭遇调查。

但也要看到,反垄断仍任重道远。当前垄断行为不仅广泛存在于银行、电信、石油、铁路运输等垄断性行业,而且已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部分跨国车企的一些涉嫌垄断行为,早令消费者不满。同样的汽车,国内售价是美国或欧洲本土的2倍至3倍;一些车型的零整比居然是发达国家均值的4倍多。为什么这样?越来越多的调查发现,肇因不是关税过高,而是垄断惹的祸。刚性的消费需求,遇到垄断性的经营霸权,便孕育了种种高价“怪胎”。其实不止价格,一些大公司凭借在资金、技术、渠道、知识产权、产品等方面的优势,取得市场支配地位,然后再利用这种支配地位从事不当竞争,在各行各业广泛存在。

只有打破垄断,才能公平竞争,让在我国发展的所有企业充满生机活力;企业只有公平参与市场竞争,才能有源源不断的动力追求技术进步、产品创新,为经济转型提供“源头活水”。现在电子商务很火,去年我国网络零售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网络零售大国。蓬勃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因为有最纯粹、最完全的竞争。今后网络经济要继续繁荣下去,也必须防止垄断行为的出现、保护公平竞争的环境。

反垄断法被喻为“经济宪法”,以往经验和人力不足,我国较少运用这一法律手段。今后反垄断应该常态化。“一阵风”的执法风暴只能应付一时,风声一过,一切照旧。只有将反垄断常态化,才能警钟长鸣、真正形成威慑,给市场主体以稳定的预期。各类企业应习惯这种变化。作为成熟的市场经济体,欧美国家早已建立了常态化的反垄断执法工作机制。美国司法部反垄断局去年一年就发起了90余项反垄断调查。我们要走的路还很长。

眼下有一项工作必须抓好,那就是建立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市场体系是依照一定规则运行的,规则不同,运行的方式和效率也会大相径庭。一些垄断行为之所以长期存在,与一些有碍公平的“潜规则”、“老做法”脱不了干系。比如一些地方为了“留住”大企业特别是跨国企业,经常给予“特殊待遇”,对其明目张胆地操纵价格或垄断市场的行为视而不见。只有清理和废除妨碍公平竞争的各种做法,进一步破除各种形式的人为干扰和垄断,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上说了算,使不同“出身”、不同规模的企业都能“平起平坐”,才能彻底铲除垄断滋生的土壤,使垄断成为内外资企业都不敢触碰的“高压线”。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