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新伟
2014年4月1日,贵州雷公山腹地。凌晨1点,在丹寨县排调镇开展精准扶贫和农村低保摸底调查工作的镇水利站工作人员杨林,镇长助理梁进冬,县林业局干部马定毅、龙文在返回排调镇途中,车辆不幸失事,因公殉职。
村民们痛心地回忆说,出事那几天,连日的降雨。镇上通往雄虎村最近的公路被阻断了,工作组的车子要涉河而过,可水位太深,过不去,他们就多绕20公里,借道丹雷公路来到我们村。
路途奔波3个多小时后,工作组来到雄虎村。由于正值春季农忙,乡亲们白天大多不在家,工作组就通知了村干部,说来这里要做三件事:一是听取大伙的意见建议,二是精准扶贫摸底调查,三是农村低保调查。在随后的走访交谈中,村民们纷纷向工作组提出,“希望解决村里一台电脑和一台打印机;村里的提灌站水管老化,多处破损,饮水供应不正常,希望上级支持更新;希望建设垃圾池和消防池;希望修通原长娃村与雄虎村之间的公路……”工作组答复村民们说,“电脑和打印机过几天送来;提灌站和公路的事,回去与水利、交通部门商量后给大伙儿答复;垃圾池和消防池建设,县里已统筹安排将逐村落实。”
访谈一直持续到下午6点,村干部们建议先吃晚饭再入户,但工作组坚持继续工作,他们说,“要调查217户呢,怕时间来不及了。”
访遍雄虎村,已是晚上11点。接下来工作组还要将每一张表手抄汇总到全村工作台账,最后核对每一户人家的名字、身份证号和田土面积等,确保准确无误,整个调查才算完成。凌晨1点,事情总算做完了。工作组坚持赶回去,村干部们劝他们留下休息,毕竟夜已深了。“几十个村2万余亩退耕还林的任务等着完成,几个汇报材料要赶着交,驻村承诺的几件事情要回县里落实……”工作组还有一大堆事要去做。
车灯亮了起来,工作组4名同志这一走就再也没回来。
当地州县派出5拨人马,在70多公里长的公路线来回寻找。雄虎村支书带着10多位村民骑着摩托车,不时停下来,呼喊工作组人员的名字,却只听见深山的回音。
直到4月3日上午9时许,人们才在宰宿村至老冬村间的铜鼓坡山脚下找到坠下150米山崖的失事车辆。记者来到失事山崖前,只看到苍凉孤寂的山坡,几株山松附着清晨的露珠,宛如悲切的泪水……
杨林,话少、本分、勤快,下村工作从不喊累,这是与杨林共过事的领导、同事对他共同的评价。今年3月杨林从排调镇水利站选派到雄虎村参加同步小康驻村工作,还有一个月就要转为正式党员。“才24岁呀,太可惜了。”
梁进冬,驻村两年,先后动员20多户村民借着扶贫生态移民的好政策搬迁到县城。梁进冬还带着村干部10多次“围追堵截”县水利局领导,硬是把长娃村5000多米灌溉沟渠的水泥硬化和管道铺设全部搞成了。
马定毅,贵州大学毕业,甘愿扎根林业系统基层工作。18年来,马定毅累计参加完成造林35万亩。
龙文,从乡下调到县林业局不足半年。雄虎村村主任潘正光说,“龙文到村里开展工作,吃饭时他总是第一个吃完,走路时他总是快人一步。然而,在与农户交流了解情况时他却是慢慢地察看情况,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
来到他们不同的工作岗位,同事、乡亲们都争着说他们的好。他们的付出是发自内心的自觉,就如同孩子孝父母、农民爱土地、小鱼恋河水一样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