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版:深度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4年8月6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同城同待遇
——山东省青岛市城阳区城镇化调查(一)

本报记者 刘 成

以本地农民和外来务工人员为主体的“新市民”进了城,经常会感觉到自己还是“二等公民”,在子女入学、就业、保障房、社会保障等多方面受到限制。能否缩小乃至消除这种差别,是“新市民”能否认同城市、扎根城市的关键之一——

面对着越来越多的外来务工人员融入城镇,山东青岛市城阳区的城镇化坚持以人的需求为核心,使当地农民和外来务工人员的各项待遇逐渐与市民对接。

孩子上学不愁

陈宝龙夫妇老家在外省农村,来青岛市城阳区打工已经7年多了,现在两个孩子也定居在城阳区。说起全家在此定居的原因,陈宝龙直言考虑孩子上学是主要因素,“老家没这么好的学校。”

城阳区的教学条件确实过硬。记者在城阳实验二中看到,学校不但建有400米塑胶跑道、室内体育馆、图书艺术楼、师生餐厅等设施,还拥有多媒体教室、微机室、理化生实验室等20余个专用教室。“这个学校的学生目前有30%是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城阳区教体局普教科负责人万德靖说。

“现在,城阳区所有中小学都达到了省级或市级规范化学校标准,对符合条件的外来务工子女,都实行公办学校全接收、全部免除借读费,1.9万余名适龄儿童享受到‘同城待遇’。”万德靖告诉记者,目前,城阳区义务教育阶段接收外来务工人员子女1.5万余人,占在校生数的27.5%,各级各类幼儿园接收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也达4000余名。

农民工工作稳定

子女能在青岛安心上学,基础在于家长有稳定的工作。城阳区通过组建全省首家集求职、住宿、职业培训为一体的农民工人力资源市场,为他们搭建了就业平台;实施招聘求职“一站式”服务,每年举办几十场大型招聘会,已提供就业岗位3.2万余个。

但不少农民工因为缺少相应的技能,很难找到工作。来自山东省滕州市的黄成伟,就因此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失业。后来他参加了城阳区维修电工的培训,取得维修电工职业资格证书后,很快就进入南车四方股份公司工作,月收入达到5000元至6000元。

黄成伟的经历得益于城阳区的“造血式”培训。针对农民工就业存在的技能与岗位不吻合等问题,城阳区举办了内容丰富的职业技能培训、再就业培训和创业培训,无论本地农民工还是外地农民工都可以参加免费的再就业培训。“今年前5个月,城阳区就业3万多人,其中外来务工人员就业18362人。城阳能成为青岛市首家充分就业城区,就业培训功不可没。”城阳区就业服务中心主任于秀高说。

住房社保医保都一样

“从2010年开始,我们就把全区居民都纳入住房保障体系了,不设户口限制。居民只要具备保障条件,就可以申请保障房。”城阳区房产管理处住房保障科科长王淑萍告诉记者,2011年以来,城阳区已建设了1.9万套保障房,外来务工人员和低收入人群是主要保障对象。政府还出台政策,鼓励企业利用存量土地建设公租房,解决外来务工人员住房问题,目前已解决了2000多户。

社会保障方面,城阳区已经开始推进农村居民养老保险向城镇基本养老保险转移接续。目前,已有7万多名农民享受到市民的养老保障待遇,转移率达71%,全区养老保障制度农村城市化进程基本完成。就医方面,针对“无钱看病、有病不医”,全区无论城乡,统一采取了“先住院、后付费”诊疗模式;针对“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实施大病救助,每年投入2000多万元,报销比例最高达90%,低保户可实现“零负担”;针对“看病难、看病贵”,对157个社区卫生室进行规范化改造,全面实现基本药物制度全普及和基本医疗保险门诊全统筹。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