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政策将如何进一步缓解“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日前中国人民银行发布《2014年第二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透露出下半年我国货币政策的重点:多措并举,标本兼治,着力降低社会融资成本。
定向降准不宜长期实施
上半年两次定向降准在支持“三农”和小微企业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报告》指出,作为总量政策,定向降准等结构性措施不宜长期实施。
两次定向降准是上半年货币政策的亮点。为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央行于2014年4月和6月两次实施了定向降准,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更多地将信贷资源配置到“三农”、小微企业等国民经济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
当前来看,由于我国货币信贷存量较大,增速也保持在较高水平,不宜依靠大幅扩张总量来解决结构性问题。过去“大水漫灌”的总量政策已经不再适用,在此背景下,定向降准主要发挥了信号和结构引导作用,通过建立促进信贷结构优化的正向激励来加大对“三农”和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报告》肯定了定向降准的作用:这有利于在不大幅增加贷款总量的同时,使“三农”和小微企业获得更多的信贷支持。
但伴随着定向降准政策的,还有一些质疑的声音。此前,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教授郭田勇表达了他的担忧。他认为,定向降准释放的资金不可能百分之百投向小微企业,资金流向控制难度较大。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报告》中也指出了定向降准存在的问题。《报告》认为,货币政策主要还是总量政策,其结构引导作用是辅助性的。定向降准等结构性措施若长期实施也会存在一些问题,如数据的真实性可能出现问题,市场决定资金流向的作用可能受到削弱,准备金工具的统一性也会受到影响。这意味着,定向降准继续大范围扩容的可能性较小。
今后,定向降准也将作为货币政策组合中的一种重要工具存在。下一步,央行还将定期对商业银行实施考核,并根据考核结果对其准备金率进行动态调整,并建立正向激励机制,引导商业银行用好增量、盘活存量。
价格型工具更受青睐
降准等数量型货币政策存在问题,那么有没有一种货币政策工具能够控制金融机构的贷款行为,达到有效控制资金流向的作用?《报告》指出,下一步将综合运用数量、价格等多种货币政策工具。
价格型工具是一种更市场化的调控手段,简单来说,就是通过引导价格的升降来影响金融机构的贷款行为。举例来说,央行可通过价格型工具降低银行小微企业贷款成本。
央行近期推出的抵押补充贷款(PSL)就是一种价格型工具。PSL与欧洲央行的负利率和定向长期再融资操作(TLTRO)实施背景相似。
对于TLTRO的实施效果,《报告》认为,将央行投放流动性操作与银行贷款行为相联系是拓展货币政策工具的有益尝试,中小企业融资环境将会有明显改善。
“TLTRO的实施背景与我国类似,其效果也是我们想要实现的。”国信证券宏观分析师钟正生认为,将流动性投放与银行贷款行为相联系的货币政策工具将更受青睐,这意味着央行PSL的规模和范围或进一步扩大。
但解决“融资难、融资贵”还须多管齐下。就我国的情况来看,我国企业总体负债率较高,由于前期杠杆率较高和融资较多,会产生持续的融资需求并可能推高利率水平。此外,“财务软约束”也拉高了融资利率。一些部门对资金价格不敏感,部分低效率企业占用大量信贷资源,挤占了其他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企业的融资机会。与此同时,股本融资发展不足也使得债务融资成为企业融资主渠道。
《报告》认为,解决“融资难、融资贵”问题要依靠全面深化改革,标本兼治。总体来看,要通过进一步推动结构性改革和调整,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加强金融服务和监管,为做强实体经济、扩大就业和改善民生提供金融支持。
下一步货币政策走势
1.同业存单发行交易稳步推进——
将探索发行大额存单
数据显示,上半年,银行间市场陆续发行同业存单93只,累计发行金额1368.7亿元,二级市场交易金额898.7亿元。
《报告》指出,继续推进同业存单发行和交易,探索发行面向企业及个人的大额存单,逐步扩大金融机构负债产品市场化定价范围。
2.进一步推进跨境投融资便利化——支持开发性金融纳入下一阶段货币政策
《报告》指出,下一步将深化国家开发银行改革,发挥好依托国家信用、服务国家战略、资金运用保本微利的开发性金融的“供血”作用,重点支持棚改及城市基础设施等相关工程建设。
(本报记者 陈果静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