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的脑出血手术因为需要开颅,风险很大,患者非死即残的后果,在神经外科大夫看来是较常见的事情。这个惯常之事,却让神经外科大夫李广成很揪心:“有没有一种办法可以让这种手术的风险降到最低,为脑出血患者造福?”从1998年工作开始,他就不停地思考研究,却始终没有找到答案。
2003年,李广成被青岛市经济开发区第一人民医院派往北京中日友好医院进修。一款日本进口的碎吸器吸引了他的目光。他想,这款设备能不能应用到脑科手术中去呢?突发的灵感让他内心涌现出抑制不住的激动。于是,一有时间他就查资料、设计方案。
功夫不负有心人。那些不分昼夜的奋斗终于结出了果实——平衡灌洗碎吸理论。“我当时就想制造一种手术机器人,不开颅,用两个连接导管的针头分别刺入颅内淤血区,一个灌入清洗液,另一个吸出淤血碎片,既清除脑组织内的固态血肿块,又避免对脑组织的损伤。”李广成说。
心动不如行动。为了将想法变为现实,他开始参加各类展会,通过各种途径寻找对他的想法感兴趣的医疗器械厂家。他常常利用周末和假期到外地出差,北京、深圳、沈阳、昆明,天南地北跑了个遍。“我的想法很简单,只要把产品做出来,造福脑出血患者就行,完全没想过赚钱”。然而,由于目前国内这种技术尚属首创,很多医疗器械公司都不愿意合作。“我都记不清楚自己遭受了多少次拒绝和白眼。”李广成说。
2010年,李广成下定决心要把这个事情做成功。在妻子的鼓励和支持下,他抵押了自己的房产,加上四处借贷,共凑了200多万,在北京注册成立了梅德厚普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一次很偶然的机会,李广成认识了在海信上班的电气工程师张文勇。张文勇看了设计图后连声说好。便利用业余时间帮助生产部件,后来干脆辞职全心投入研发。前来加盟创业的还有昔日大学好友代溅泳,注塑工艺师刘健等。“我们越做越感兴趣,所有的资本都是自己凑的,现在大概有400万元了。”代先生说。
2010年12月,第一代样机出炉,梅德厚普在青岛申请了发明专利,将这些成果保护起来。目前,他们已经申请各类专利22项,其中PCT国际发明专利6项。最近正在研究电磁导航——通过刺针直接将脑部信息导入电脑,手术误差可精确到2毫米,实现更加精确的脑穿刺。
在去年9月举行的第二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北京赛区的比赛中,他们获得了初创组一等奖。这一填补世界脑出血手术技术空白的“颅脑手术机器人”,已经进入相关部门的医学仪器检验检测阶段。“这个月我们将到青岛做动物实验,预计明年能通过临床试验,到时候就可以开工生产啦!”李广成骄傲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