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要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4年7月31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特色”耀眼新丝路
本报记者 王晓雄 祝惠春 石 晶
在青海伊佳民族服饰有限责任公司的生产车间,一排排电脑绣花机绣出的服饰图案精美漂亮。
本报记者
石 晶摄

青海,是古丝绸之路南线的重要通道,史称“青海道”。地缘优势和历史渊源,使这片梦幻土地成为中西方文化、农耕和游牧文化的交融地带。全省100多万穆斯林人口在宗教信仰、文化习俗等方面与中亚国家有着较强的共同性,是架起交流金桥的宝贵资源,也是青海融入“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民族和文化优势。

青海省海东市循化撒拉族自治县就是一个生动的样本。这个有着“青海小江南”美誉的小城,市场繁华,安详和谐。

撒拉族是青海特有的民族,在青海以经商头脑灵活、敢闯敢拼而闻名。他们凭借自身的文化背景和闯荡精神,从事运输业、餐饮服务业、牛绒加工业、国际贸易业等,向西进军,成为活跃在新丝路上的民间“西域使者”。

青海伊佳布哈拉集团有限公司就是其中一颗耀眼明星。这家公司专门生产开发穆斯林用品及服饰,董事长韩阿乙草是土生土长的撒拉人,从循化的一个小作坊起步,经过10余年的打拼,把公司建成亚洲最大的伊斯兰民族服饰用品生产企业。如今公司走出循化,在西宁市生物科技产业园新建了年产值4亿多元的伊佳公司二期扩建项目。

繁忙的生产车间里,电脑绣花机器紧张有序运转。青海伊佳民族服饰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高文晓介绍,公司生产的阿拉伯长袍和礼拜毯90%出口。这个销售网络遍及全球伊斯兰国家的企业,之所以成长为民族用品外向型“明星企业”,除了“中国制造”的共性优势外,撒拉族企业家的天然人脉、无障碍跨文化沟通能力,是其开中亚、中东市场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伊佳公司的成功激励着更多的循化企业。循化县正在积极推进循化穆斯林产业园区建设。产业园将以穆斯林产品生产、研发、认证为重点,大力发展民族用品、清真食品和清真日用品加工业,清真农产品加工业、清真畜产品加工业和商贸旅游文化产业,走集约化、特色化发展路子,并将着力把这个园区建成青海省的综合保税区试验田。

干劲十足的循化县,是青海与丝绸之路沿线国家扩大经济合作的一个缩影。青海人埋头实干,既“请进来”、又“走出去”,既“走西口”、也“走南口”。青海省商务厅副厅长汪京萍介绍,“青洽会”、“藏毯国际展览会”、“国际清真食品及用品展览会”等青海举办的国际知名大型会展,助力青海企业在丝绸之路沿线国家设立“青海精品之窗”和青海特色产品展示中心,推进国际市场多元化,也吸引着更多的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客商走进青海。今年5月,在“国际清真食品及用品展览会”上,青海成功举办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参加的“中国(青海)丝绸之路经济带经贸合作圆桌会议”,引起巨大反响。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