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要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4年7月31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征战在特殊战场
——解放军第302医院传染病专家群体素描
本报记者 李争平

传染病防治,是一个没有硝烟但险象环生的特殊战场。在解放军第302医院这个全国最大、全军惟一的传染病医院里,坚守着一群为人民健康事业无私奉献的学界专家:有甘于奉献、大医精诚的我军传染病事业奠基人黄玉兰、尤大栋、陈菊梅、皇甫玉珊;更有一往无前、开拓创新的新一代著名专家王福生、肖小河、赵景民、赵敏、赵平……作为全国传染病临床医学治疗和科研的领军人,他们奋不顾身“冲杀”在这个特殊战场上。

“虽然已83岁了,我也是一名战士!”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特大地震。为确保大灾之后无大疫,当时已83岁的陈菊梅不顾劝阻,奔赴灾区。一路察看,一路指导,为灾区疫病防治发挥了关键作用。

陈菊梅扎根传染病防治一线近70年,先后领衔研制了10余种肝病治疗新药,准确诊断并成功救治近60种感染传染性疾病患者数十万人;她独创的中西医结合诊疗技术和方法进入国家法定传染病诊治《规范》,并创造了慢性重型病毒性肝炎死亡率由85%以上降至38%的奇迹。

直到今天,早已功成名就,位尊我国传染病学泰斗、302医院专家组组长,陈菊梅仍然放心不下那些疑难传染病患者,每天坚持出诊,风雨无阻。

2003年春天,“非典”疫魔凶猛来袭,302医院在首都率先打响了抗击“非典”第一枪。感染性疾病诊疗与研究中心主任赵敏在抢救第一批患者时,不幸被SARS病毒感染,生命垂危,医院多次下达病危通知书。与SARS病毒顽强抗争了20天,赵敏终于挺了过来。走出病房,她立即重返一线。战友们劝她,“歇歇吧,当心留下后遗症!”赵敏说,“我是一名医生,必须上一线!”

其实,从走进302医院这个“病毒窝子”那天起,赵敏已将生死置之度外,她领导的是一个收治病种最杂、收容患者最多、病情变化最快的科室,被称作病毒防控的核心阵地。她诊治了包括艾滋病在内的近60种感染性疾病,成功参与处置埃可病毒、腺病毒等20多起传染病突发疫情。在艾滋病研究和治疗中她独辟蹊径,填补了国内空白。就在这样极度危险的环境中,她已经坚守了31年。

在抗击“非典”战争中,74岁老专家姜素椿的壮举可歌可泣。被病毒感染后,他写下遗嘱,请求在自己身上注射“非典”康复患者的血清,他说,“就用我这把老骨头做试验吧!”就这样,他用自己的身体为“非典”治疗探索出一条有效途径。

还有医院国际肝病诊疗中心主任赵平,军人肝病诊疗中心主任张文瑾……为了及时救治每一位病人,他们的出诊足迹,留遍西部山川,印在大漠戈壁。

乙型肝炎传染性很强,权威专家皇甫玉珊非常理解患者害怕“交叉感染”的心情,每接诊完一位患者,总是一丝不苟地洗3遍手,再接诊下一位患者。她形成的“体检查得细、病史问得清、病历记得全、病情想得深、药物用得准”医疗规范,纠正了许多误诊、漏诊。

一位患“变应性亚败血病”的患者在其他医院8次住院治疗,转到302医院时仍发高烧,病情危重。皇甫教授专程去患者住过的医院借来盈尺厚的病历,一页一页仔细查阅,寻找病情发展的规律,奇迹般地“筛”出了致病原因——与服用一种药物有关。她当即让患者停用这种药,结果患者枯木逢春。

年届9旬的皇甫玉珊在传染病学界德高望重,她身上凝练出的“真诚热爱传染病专业、长期安心传染病工作、优质服务传染病患者、勇于献身传染病事业”的崇高精神,已成为新一代传染病防治工作者的价值追求和行为准则。

在老一辈的感召下,新一代领军人在特殊战场上不断斩关夺隘:我国传染病病理学科最年轻的领军专家、医院病理诊断与研究中心主任赵景民,带领创新团队历经20年,成功绘制出我国第一张肝脏疾病谱,为我国肝病诊疗防治奠定基础;全军传染病研究所所长、医院肝病生物治疗研究中心主任王福生,经过10多年艰辛探索,在国际上率先提出抗病毒治疗“爬坡假说”,率先将免疫细胞治疗这种新型生物治疗手段临床应用,实现传染病治疗方式新的突破;全军中医药研究所所长、医院中西医结合肝病治疗研究中心主任肖小河,提出“中药大质量观及实践”和“药性热力学观及实践”理论,被学界公认为中药标准研究的战略性转变,研发的系列“肝病中药新药”,为广大肝病患者带来了福音;肝脏肿瘤诊疗与研究中心主任杨永平,在国内率先开展多项“绿色治疗”新技术,成功治疗4000多例肝癌患者,在第十六届世界冷冻医学大会上捧得“肿瘤冷冻治疗杰出贡献奖”……

302医院宽敞明亮的“生命走廊”尽头,汉白玉的雷锋雕像,用快乐的目光迎候着每一位走过的人。医护人员时时从他“无限的为人民服务”精神中汲取力量;病员患者则在“大医精诚、大爱无疆”的院风里,迎候生命新春的来临。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