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版:深度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4年7月31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潘泳:
我给“苹果” 加层皮
本报记者 王 伟

潘泳是河南黄淮学院国际学院软件专业的学生。他发明的“苹果皮520”,借助内置的通讯模块,可以把只能听音乐、打游戏的苹果iPod touch“变成”iPhone,实现基本的通话、发短信功能。这一成果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产品畅销世界各地,先后被中央电视台、凤凰卫视、美国CNN、彭博社等100多家媒体广泛报道,潘泳也被称为中国的“苹果皮之父”。

潘泳从小就爱钻研。2006年考入黄淮学院后,潘泳如鱼得水,经常参加学校举行的各种IT竞赛。因为看到同学们大冬天冻得只好坐在被窝里玩电脑,他还曾自主研制过用鼻子来控制电脑的软件,只是产品精度不够,没法推广。

毕业后的潘泳继续他的发明路。他南下深圳打工,业余时间待在亲戚家的一间小车库里搞研发。1年多的时间里,他除了电子市场,没去任何地方玩过,甚至连自己曾喜欢打的台球也放弃了。

一次次试验,一次次失败,历时1年多,2010年7月,潘泳迎来了出成绩的一刻:把iPod touch嵌进壳套,开机半分钟后,信号来了。“苹果皮”终于实现了通话功能!潘泳给这个发明起了个很潮的名字,名叫“苹果皮520”,谐音“苹果皮我爱你”。

随后,潘泳创办了深圳市衍生软件科技有限公司,主要从事通讯科技的研发与销售工作。面对随之而来的资金瓶颈,黄淮学院为潘泳发放了10万元创业扶持资金,还免费为其提供专门的研究实验室,配备专业辅导老师,选拔优秀在校学生给潘泳充当助手,为潘泳的科研创新提供人力、物力支持,并与他的衍生科技有限公司联合研发生产电子产品。

2011年,潘泳研发推出了苹果皮二代。2012年,他又发明苹果盘、蓝牙版苹果皮等产品。随着产品在市场不断推出,国内山寨厂商开始采取各种手段复制、盗版,甚至破解出他们的产品技术,潘泳形象地比喻为“前有狼,后有虎,还要与狼共舞”。深思熟虑后,潘泳决定从之前的与代工工厂合作转变为与投资者合作的运营模式,随后又改为独家经营。由此,公司逐渐走向独立和自主。他的公司通过不断的产品优化和服务优化,通过技术创新研发更多的产品,2013年研发卫星苹果皮,可打卫星电话,今年又推出了一款蓝牙耳机外观的mp3播放器。

现在,已拥有千万元资产的潘泳在黄淮学院创立了研发工作室,决心带领更多的师弟师妹走上创业路。在整个黄淮学院,像潘泳这样的学生也越来越多。学校鼓励学生把科技创新活动作为突破口,促使学生把专业课学习和实践动手能力结合起来,在学生中形成一股创业新潮流。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