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版:深度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4年7月31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起步有跳板 腾飞有跑道
创业大军再写蜀国演义
——四川省推动大学生创业工作纪实
本报记者 钟华林 实习生 颜丽楠
四川省将创业孵化园建设作为推动大学生创业的主要平台之一,要求所有重点园区都要建立大学生创新创业园,仅成都市就建立了28个青年(大学生)创业园区,共有场地31万多平方米。创业大学生在园区还可享受到税费、场地补贴、金融支持、创业培训等多种服务。
(资料图片由四川省委宣传部提供)

氛围:人才红利变身创新动力

“我创业能够成功,少不了团队的坚持,更离不开政府和社会为我们创造的环境。”说这话时,冯军帅十分诚恳。

2012年,作为四川大学制造科学与工程学院的一名研究生,冯军帅与几位同学成立了成都实唯物联网科技有限公司,从事物联网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推广。但资金缺乏等诸多困难差一点击垮了他们。

“我们把家里给的生活费都投了进去,但仍然连付房租都困难。”冯军帅说。四川大学在了解到他们的情况后,利用省区市和学校对学生创业的扶助政策,为他争取到了专利补贴,为期3年、每年10万元的房租补贴,税收返还等多项支持。如今,冯军帅的公司已顺利度过初创期,并成功申请多项专利,今年可实现产值数百万元。

冯军帅和他的创业伙伴们是幸运的,成千上万的创新创业学生队伍也是幸运的,因为他们赶上了一个创新创业的好时代。在四川,一个“起步有跳板,腾飞有跑道”的良好创新创业环境正在形成。

四川是人口资源大省,同样是科教资源大省,省内有107所高校,每年有超过36万名高校毕业生。“善用人口比较优势,善用人才竞争优势,是四川提升区域竞争力的重要战略和法宝。”四川省委常委、组织部长范锐平介绍说,在充分享有“人口红利”的同时,四川正采取一系列措施,切实把高校、科研院所科教优势转化为人才竞争优势、科技创新优势和经济发展优势,培养一支规模宏大、勇于创新创业的青年人才队伍,让“人才红利”成为推动四川经济新一轮健康发展的重要动力。

四川对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高度重视,提出“4个所有”,即所有在校大学生都要接受创新创业教育培训,所有高校都要建立大学生创新创业俱乐部,所有重点园区都要建立大学生创新创业园,所有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都要得到专业辅导服务和政策扶持,并基本构建起了集教育培训、平台支撑、竞争激励、扶持服务于一体的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体系。

服务:扶持政策撬动创业成果

在一些高等院校,创新创业必须从起点抓起的意识正在形成。电子科技大学走出过网易创始人丁磊等一批信息产业领军人物,学校依托电子信息领域学科优势,构建起了创新创业普及教育、创新创业实践教育、创业培育孵化教育3个层级的创新创业能力教育体系;四川大学从2012年起实施“创新教育学分制”,通过建设“创新探索型”课程、“实践应用型”课程和跨学科课程,举办“大学生创新创业论坛”,激发大学生创新创业热情,近3年来,已有1.9万人次学生参加各类创新创业竞赛。

从学校到社会,从企业到园区,一大批平台为学生们的成长提供了广阔的舞台。电子科技大学在学校20多个学院分别建立了学院创新创业俱乐部,并聘请了创新创业导师;他们还联合30多家企业成立了创业孵化联盟,为学生提供“有专门场地、有经费保障、有创业导师、有专职人员”的创新创业服务;成都高新区打造了7家大学生创业苗圃,面积超过2万平方米,其中天府软件园创业场面积6300平方米,入驻企业140多家,是四川省最大的大学生创业园,创业团队拎包即可入驻办公。

四川省不断完善大学生创业扶持政策,提高创业成功率。在资金扶持方面,省政府办公厅日前发文要求,每年按不少于省高校毕业生就业资金总额的20%设立大学生创新创业专项资金,成都市近年来已投入5亿多元用于支持大学生创业。今年,成都将启动“创业新星计划”,每年选拔100名大学生创业典型予以重点培养。在金融支持方面,省里积极协调金融机构为大学生提供量身定制的特色金融产品和服务,将小额担保贷款和贴息对象从毕业年度高校毕业生扩展到在校创业大学生。四川省还探索建立了“政府创业投资引导资金——社会公益基金——风险投资基金——股权投资基金”的接力资金扶持机制,对大学生创业给予全程融资支持。此外,还在税费减免、成果转化等方面出台扶持政策规定,以期发挥政策的撬动效应。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