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版:深度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4年7月30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美国经济增长仍欠火候
本报记者 禹 洋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日前宣布,将今年美国经济增长预期从2%下调至1.7%。这是该机构今年第二次下调美国经济增长预期。包括IMF在内的多家机构都将美国经济放缓归咎于今年年初遭遇的极端寒冷天气,但是,综合近年来美国经济的表现不难看出,美国经济的真正问题还在于增长后劲不足。

梳理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的美国经济增长数据,可以发现其经济年均增长率一直保持在2%左右,始终未恢复到危机前约3%的水平。尤其是2012年以来,IMF多次预计美国经济有望增长3%至4%,但最终又大幅下调预测值。这种反复已不能简单地用短期数据来说明,更需要从长期结构中去寻找原因。

从维持长期经济增长潜力两大决定性因素来看,美国劳动力供给和劳动生产率增速这些年双双下滑。IMF也预计,美国未来数年的经济潜在增长率仅为2%,这一数字在危机前高达3.4%。这说明,美国经济复苏缓慢背后的真正原因恐怕要归结于其长期增长潜力的下降。

从劳动力供给来看,今年5月,美国国内职位空缺数创下近7年最高,很多人将其视为劳动力市场进一步改善,经济复苏势头强劲的信号。但从另一面看,这也说明当前美国劳动力严重不足的窘境。上世纪90年代,美国经济处于高速增长时,劳动人口的年均增速为1.2%,但这个数据在2013年仅为0.4%。劳动力供给已经成为制约美国经济发展的一大因素。此外,从劳动力结构看,婴儿潮出生的劳动大军逐渐退休,大量技术类岗位空缺。

再看决定经济潜在增长力的另一因素,劳动生产率的表现更加不容乐观。在危机开始前的2005年,美国劳动生产率增速就已出现下降,过去5年平均增长率仅为1.3%,还不到本世纪初的一半。这背后的成因复杂,除了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带来购买力下降和投资减少的因素外,因危机导致创新周期拉长而带来的冲击,也是劳动生产率增速放缓的重要原因。此前一轮由计算机普及所带来的生产力提升,大约出现在10年之后。当前,从“大数据”到“物联网”的创新浪潮也需遵循类似规律。然而,复苏缓慢导致很多公司无法继续追加对信息技术的投资,这无疑拉长了创新提升劳动生产率的周期,推迟了下一轮增长来临的时间。

长期增长潜力下降,也让当前的美国经济陷入恶性循环:生产率增长缓慢让美国民众工资收入更加捉襟见肘,进而影响其国内消费,市场低迷反过来又影响到生产。当前,美国国内已有声音认为,放松移民政策、改革再就业培训、投资基础设施、减免企业税等措施能够起到吸引劳动力、鼓励企业投资新技术的效果,缓解劳动力供给下降和劳动生产率增长停滞对经济发展造成的压力。

从目前形势看,如何在房地产和股市双双回暖,但经济增长依旧乏力的情况下,推出适当的货币政策,将通胀率维持在合理水平,并保证较为充裕的资本供应,是摆在美国政府当前更为紧迫的问题。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