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4年7月28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全球金融形势阴晴未定
本报驻伦敦记者 王传宝
▲ 今年以来,美国股市整体走高。7月3日,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和标普500指数再创新高,且道指收盘首次站上17000点大关。图为游客在纽约华尔街的铜牛雕塑前观光。 新华社记者 王 雷摄

世界银行最近指出,今年上半年全球金融形势较去年出现好转。但这意味着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创伤已经痊愈,还是下一场风暴前的暂时平静?目前尚难下结论。

世行这一颇为形象的描述道出了当前全球金融形势的“实情”。今年以来,国际金融形势发生巨大变化。随着经济好转,美国有序退出量化宽松政策;欧洲正在讨论启动新的量化宽松政策,以应对可能的通缩;日本则继续实行超级量化宽松政策,又面临“滞涨”的风险。作为危机时的全球经济引擎,新兴国家经济普遍放缓,金融风险明显上升,从而使人们对国际金融形势不敢过于乐观。

在金融市场上,由于全球宽松的货币政策为市场注入了巨大的流动性,推升全球资产价格轮流上涨,从而使得今年上半年全球股市、债市行情攀高。但这一切都是各国政府政策性“增肥”的效果,可持续动力不足,特别是新兴国家面临着经济转型和资金外流压力,股市、债市潜藏风险。

具体来说,世界主要经济体的金融形势表现不一,其金融政策、金融环境有着明显的区域性特色。今年上半年,美国继续在货币政策正常化的轨道上前行,6月份美联储继续削减购债规模100亿美元,现已降至每月350亿美元,预计2014年末将基本退出。与此同时,美国经济呈现出温和增长态势,就业继续恢复,家庭支出温和增长,企业投资企稳回升,金融市场环境比去年明显好转。不过,从美联储今年长时间在经济增长和金融稳定之间左右徘徊的表现看,美国政府对宽松政策退出后金融形势的前景仍然疑虑重重,信心不足。

尽管欧债危机并没有彻底结束,但今年上半年欧洲地区经济及金融形势明显好转,爱尔兰、希腊等重灾国家相继走出债务泥潭,经济发展进入转折点。今年4月,希腊自2010年欧元区危机以来首次重返全球资本市场,发行了110亿美元的5年期国债并受到欢迎,表明人们从危机中走出来的信心正在增强。今年上半年欧洲金融形势的一大特点,就是欧洲央行正在酝酿启动约万亿欧元的量化宽松政策。这一政策的根本目标是防止欧元区经济陷入通货紧缩或长时间的低通胀。受此影响,目前整个欧洲的借贷成本不断下降。不过由于近来葡萄牙一家大型银行爆发财政危机,加之乌克兰局势持续恶化,人们对欧洲经济和金融形势再度出现深度担忧。

作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日本央行今年上半年继续竭力推行其“超级量化宽松政策”,力图实现2%的通胀目标。日本央行最近对外宣布,当前日本经济处于良性循环之中,本财年的增长预期将达1%,下财年将增至1.5%。不过,有专家指出,日本经济实现复苏主要依赖央行的疯狂印钞,目前日本政府债券还在攀升,其数量之大令人担忧。如果债券收益率开始攀升,过度的购买可能演变成恐慌抛售,将带来金融动荡和财政崩溃。

与其他经济体相比,新兴市场国家态势也不乐观。今年上半年,新兴市场经济增速普遍放缓,一方面经济面临转型重任,一方面又必须面对美国量化宽松政策可能退出的冲击,金融环境并不利好。在市场方面,今年头6个月,新兴市场在全球发行的主权债券达到了694.7亿美元的规模,比2013年同期跃升了54%。但同时由于人们对新兴市场经济前景看淡,新兴国家股票基金出现资金净流出,土耳其、乌克兰、中东局势动荡以及阿根廷货币的大幅贬值,更加剧了投资者的不安。国际货币基金日前作出预测,新兴市场可能将面临比国际金融危机前更复杂、更具挑战性的增长环境。

可以说,今年上半年全球经济见到了蓝天,但天上的乌云并没有完全散去。在金融领域更是如此。当前全球金融领域呈现了积极态势,但这一切主要得益于政策性措施,人为因素比重大。更为令人担忧的是,美欧日等西方国家继续滥用货币政策,货币竞贬的态势并没有改变,这对全球金融稳定构成了威胁。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