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关于全面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和《中央和国家机关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方案》公布,社会广泛关注的公车改革正式启动,受到了普遍好评。
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公车改革是党政机关在削自己的权,改革掉自己原有的利益,难免有不小阻力,因此中央设定了改革时间表。为什么小小的代步工具这么难以触动呢?关键是依附在了公车上太多的特权、“官”念和利益藩篱。要使公车改革顺利推进,重在破除依附在公车上的利益藩篱,打破固化在公车上的利益藩篱。
公车本是为了方便公务人员开展工作,可随着“四风”的盛行,已异化成一种身份和地位的象征。一些干部认为官做到什么位置就应享用什么档次的车,还必须专车专用。下去调研、视察、检查,前有警车开道,后有众车簇拥,威风八面,是权力和威严的展示;“古有学问,衣锦还乡”,变成“今有事业,轿车还乡”,在父老乡亲面前显摆,是功成名就的体现;还可用公车接送家属子女工作、上学,公车俨然成了私有工具,专职司机成了不用付费的“保姆”,何其志满意得,等等。各种依附在公车上的“官”念和既得利益,怎不令一些官员对公车爱不释手,进而上行下效,“大小是个官,要坐四个圈”,致使公车更加泛滥,财政不堪重负。
公车改革要顺利推进,必须严格贯彻执行,避免走样变味,并打破依附在公车上的“官”念。公车是用于工作的,并不是用于显示官衔和谋私的工具,更不是官员的私有财产。如今,市场交通工具已日趋完善,私家车已日渐普及,财政还发车贴,工作出行无忧,已可“短距离走路,近距离骑车,远距离乘地铁或公交”。这既锻炼了身体,又拉近了与群众的距离,何乐而不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