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组织采写编辑这套“让学校走出更多‘老板’”系列报道的100多天里,我们的编辑记者已习惯用创业英雄来称呼创业学子们,我们采访时也经常称学生们为英雄。有些学生谦虚地说,他们还没成功,所以不能算英雄。我们说,不,敢创业即英雄。又有人说,学生创业,成功者少失败者多。我们说,不,勇于迈出创业的步伐就是人生的成功,创业学生,没有失败者。
敢于只身闯入商品经济的丛林、去冒险创业,在某种意义上,创业者的人生已经驶入成功之道。或许脚下的沟沟坎坎会把他绊倒,甚至摔他个鼻青脸肿,但是,走过沟沟坎坎不是失败,摔过倒过也不是失败,只要他是往前走的,这些沟沟坎坎上的摔过倒过都将变成他的资本。退一步说,即使他就此放弃眼下的创业而改做其他事情,那也不意味着失败,因为他经历过、学习过、锻炼过、思考过。携这些经历,他即使去求一个普通职位,也会显出优势。我们曾采访过多位创业不顺的学生,有人甚至是屡败屡战,他们有的弃商读研,有的进入公务机构或企业,有的回归家庭企业,但更多的人选择了再创业甚至再三创业。无论路怎么走,较之没创业时的自己和从没创过业的同学们,他们明显地更善于表达与沟通、更善于观察社会与商机、更有再创业的欲望、更敢于直面困难。
可见,学生创业,没有失败者。他们经历的所谓的不成功,本身就是学习,是作为市场经济大格局里的大学生的选修课。全社会都有责任善待这些选修创业课的学生们。且不说他们创业带来的就业岗位,带来的家庭幸福、社会和谐,带来的挑战传统与偏见的清新之风,单就学生创业率低而言,社会就应该宽容地看待创业者的暂时不成功。有人说,几个学生创业,值得你们给他们这么大篇幅支持么?我们说,当然值!对于敢创业的学生,给他们多少支持都不为过,这支持包括把他们的创业失败叫创业实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