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4年7月22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互联网半年“大盘点”显示——
我国手机上网比例首超电脑
本报记者 陈 静

最新数据显示,手机作为第一大上网终端的地位更加巩固,移动金融、移动医疗等新兴领域移动应用多方向满足用户上网需求,网络应用对百姓生活的改变由点及面,互联网发展中心也从“广泛”转向深入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7月21日发布的第3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6.32亿人,其中,手机网民规模5.27亿人,网民上网设备中,手机使用率达83.4%,首次超越传统PC(台式机和笔记本电脑)整体80.9%的使用率,手机作为第一大上网终端的地位更加巩固。透过数字看发展,正如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信息化发展局局长秦海所言,互联网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转型创新的重要助推器,通过数字的变化,能看到技术的来源与创新的取向。

农村市场或成

信息消费新蓝海

《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较2013年底增加1442万人,互联网普及率为46.9%。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副主任刘冰说,来自工信部的数据显示,2014年第一季度我国智能手机出货量为1.0亿部,同比下降24.7%。尽管随着智能手机对功能手机替代的基本完成,智能手机对网民普及率的拉动作用有所减弱,但移动互联网仍是我国互联网发展的最大亮点。“网民在手机电子商务类、休闲娱乐类、信息获取类、交流沟通类等应用的使用率都在快速增长,可以说移动互联网带动了整体互联网各类应用的发展。”刘冰说。

值得关注的是,目前我国农村非网民人口仍有4.5亿人,是未来互联网普及工作的重要指标。本次调查发现,农村新增学生网民中10岁以下人群占比仅为16.1%,远低于城市新增学生网民中54.2%的占比。因此,加强我国农村初级学校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向农村低龄学生开设互联网教育课程,将对我国互联网普及率的提高带来一定贡献。而从农村新增非学生网民的互联网应用情况来看,即时通信、网上看新闻、网上听音乐或下载音乐的使用率分别为72.2%、61.3%和43.3%,远超其他类网络应用。刘冰表示,互联网厂商应针对该群体开发操作简便的软件,拓宽该群体的网络入口。此外还应大力开发贴近农村生产、生活的工具类应用力度,向农民提供有实用价值的信息内容。

商务应用仍是最大亮点

《报告》显示,2014年上半年,我国网民人均周上网时长达25.9小时,相比2013年下半年增加了0.9小时。除了传统消费、娱乐外,移动金融、移动医疗等新兴领域移动应用多方向满足用户上网需求,推动网民生活进一步“网络化”。

从应用类型来看,交流沟通类应用中,即时通信使用率继续攀升,第一大网络应用的地位更为稳固。微博客市场逐步进入成熟期,整个市场呈现出集中化趋势。移动社交逐渐向单一应用聚合。移动商务类应用则在移动支付的拉动下,正经历跨越式发展,在网络应用中地位愈发重要。手机网上支付、手机网络购物、手机网上银行和手机旅行预订应用的网民规模半年增长速度均超过40%。休闲类娱乐应用中,网络游戏、网络音乐2014年上半年出现回暖,使用率基本恢复至2012年底水平。

商务类应用仍是网络应用发展的最大亮点,截至2014年6月,我国网络购物用户规模达3.32亿人,较2013年底增加2962万人,半年增长率为9.8%。与此同时,手机购物在移动商务市场发展迅速,用户规模达到2.05亿人,半年度增长率为42%。手机支付则是用户规模增长最快的商务类应用,半年度增长率为63.4%。移动网上支付与消费者生活紧密结合,拓展了更多的应用场景和数据服务(如账单功能),也推动了手机端商务类应用的迅速发展。

该《报告》的另一大亮点是,首次将互联网理财产品应用情况纳入统计范围。《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6月,我国互联网理财产品用户规模为6383万,使用率达10.1%。互联网的便捷性打通了资金链条,降低了理财产品管理和运营成本。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