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周 末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4年7月20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金鸟笼,你配不配?
□ 何不器

反思是对既往病情的梳理与审视,本非坏事,怕的是不分青红皂白乱下虎狼药。硬要把世界杯当作一个与足球发展相匹配的标准,那可就坏了

32天,世界杯可算是结束了,点灯熬油一个多月,我认识的朋友里面有一大半都多少挂了些“面相”:打哈欠+眼袋+黑眼圈,一副休息不够的模样。

虽然世界杯已经散摊了,但对体育规律有所了解的人都知道“大赛后遗症”这个名词,“世界杯后遗症”则是其中最严重的一种病象。从正常规律推演,办赛地的人们会有突然的人去楼空繁华难觅的空虚感,而更多的球迷则会产生一下没有比赛看怅然不知所措的失落感,需要一段时间的适应,才能从情感上回到现实生活。在专家眼里,这就是大赛后必须适应的“情感空洞”。在这段时间内,心情焦虑,感觉无所事事,乃至颈椎、视力、皮肤出现问题,都可以归结为世界杯后遗症的医学指征。

以上种种病象其实早成规律,也不是什么难以解决的问题。比起它们,世界杯后遗症的另一种征象——反思和投机,虽然发病更晚,征象更具隐蔽性,依然可能带来更多的贻害。

反思是对既往病情的梳理与审视,本非坏事,怕的是不分青红皂白乱下虎狼药。这次世界杯后,一定会有很多人对德国捧杯与巴西溃败做无数的反思,试图总结出某些放之天下而皆准的规律,比如青训体系的建立与完善,等等。单就足球而言,德国和巴西本不是一回事,德国人严谨、理性、讲究科学(这也是不十分喜欢德国足球的原因,我觉得体育是充分展现个人色彩魅力的艺术,过于严谨的团队作风对于体育的美感有时可能是一种伤害),巴西人奔放、充满想象力,你的经验拿到我这儿未必就合适。足球归根到底也是由人才特别是天才主宰的艺术,而天才是很难经过培养来诞生的。巴西的失利是由于这些年缺乏天才球员的涌现,让斯科拉里不得不做无米之炊;德国则恰恰有一批通过2000年后完善的青训体系诞生的青年才俊,仅此而已。前些年西班牙的华丽足球风靡世界,我们也把它归于以拉玛西亚青训营为代表的西班牙青训体系的成功。拉玛西亚今犹在,随着那一批天才球员韶华老去,西班牙不也在这届世界杯上折戟沉沙了吗?这就是所谓的江山代有才人出,赶上一拨人才大年,你自然就强了。

比这些更要命的是带有投机性质的反思,比如“为什么我们就去不了世界杯呢”的荒诞想法。一位喜爱音乐的朋友在朋友圈里发了个消息,著名指挥家洛林·马泽尔去世,感慨说,又一大师凋零!我和他有类似的感受,真正的古典音乐大师越来越少了,因为产生大师的土壤越来越贫瘠了,这也是现实的无奈。联想那种荒诞的反思,就是脱离了人才土壤贫瘠的现实,试图通过表面化的反思和学习就能脱胎换骨,一副“和尚摸得,我凭什么摸不得”的心理,很难给自身带来真正的进步。

心理学上有所谓“狄德罗效应”,经济学也有与其类似的“鸟笼定律”,指的是人们在拥有了一件新的物品后,不断配置与其相适应的物品,以达到心理上平衡的现象。我担心中国足球也会这样,面对相对遥远的世界杯舞台,就像狄德罗拥有一件精美睡袍后不断更新家具的档次以便和睡袍相匹配,就像卡尔森拥有一只鸟笼以后为了应对没完没了的询问不得不养一只鸟那样,硬要把世界杯当作一个与足球发展相匹配的标准,那可就坏了。反过来看,世界杯是只金鸟笼,金光灿烂的,真好;但也得是羽毛光鲜、歌喉婉转才配得上那舞台。不能说巴西让人打了个7:1呢,也不怎么样,别忘了,这支巴西队在友谊赛中还踢过你8:0呢!

当然,咱可以剑走偏锋。养鸟一时难以速成,能不能同时改门手艺,咱也学着编一个笼子?真要那样,自家的笼子,什么都好说了。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