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关 注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4年7月20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摸清中国经济家底
——“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事后质量抽查”督察员亲历
本报记者 薛志伟

为提高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事后质量抽查的透明度和工作规范性,国务院经济普查办公室首次向社会公开招聘了31名事后质量抽查社会义务督察员,并邀请来自全国各地的31名记者参与了此次抽查。作为山西抽查组的一名媒体督察员,《经济日报》记者亲身参与了抽查工作的全过程,为读者讲述“摸家底”背后的故事——

今年6月15日,300多名来自国家统计局机关、各省区市统计局、调查总队的工作人员,和来自社会各界的义务督察员、部分媒体督察员一道,从北京开赴31个省区市,拉开了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事后质量抽查工作的序幕,打响了经济普查工作最后的攻坚战。截至目前,这项工作已基本结束。

引入社会力量

保障阳光抽查

6月15日15时20分,山西省太原市一宾馆会议室内,督察员陈保东和崔乐小心翼翼撕开封条,打开写有“山西”字样的大信封,里面是写有“样本县(市区)”的3个中信封。打开编号为“1”的中信封,看到一张纸条和写有“样本普查区(小区)”的3个小信封。陈保东向经济普查事后质量抽查组成员宣布:“山西省第一个抽查样本县(市区)是太原市小店区。”

随后,陈保东和崔乐又抽出写有“样本普查区(小区)1”的小信封,第3次撕开封条,崔乐随后大声宣读:“第一个普查小区是编号为14010500200400的并州南路一社区居委会00普查小区。”

层层拆信封是经济普查事后质量抽查工作保密的需要,保密工作做得不好,质量抽查工作就成了走过场,普查数据的质量也就难以保证。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事后抽查保密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经济普查的成败。

按照《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事后质量抽查工作方案》的要求,所有抽查人员要签署保密承诺书。被抽查小区事先由国务院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办公室指定专人按照一定的规则随机抽取,抽取后,有关信息被装进信封并贴上封条,随即相关知情人员也将被隔离起来,以免提前泄露信息。

国务院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办公室还创新了工作方式,引入社会力量对抽查工作全程督察。选出31名既关心又比较了解经济普查工作的社会各界人士担任义务督察员,还从部分中央和各省区市媒体抽调31名记者担任媒体督察员,各省区市抽查组至少配备两名督察员全程监督抽查工作,最大程度保证经济普查数据的质量。

此外,国务院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办公室还充分利用信息化带来的便利,将手持电脑(PDA)成功应用于经济普查和事后质量抽查工作,既提高了效率,又避免了人为调整数据、虚报瞒报等弄虚作假现象的发生。山西组成员、安徽省统计局普查中心的戴绍中说:“这样一来,既可以把抽查对象的数据信息通过PDA直接传送到国家统计局数据管理中心,避免了事后人为修改数据的现象;同时,也可以把回访单位的各种证照和各种财务报表拍照并上传,以便国务院经济普查小组进行核查。”

规范周密部署

确保普查质量

普查结果能否为国家更好地科学发展转型发展、更好地提质增效升级提供真实准确的数据基础和信息支撑,还需要通过事后质量抽查来核实检验。

国务院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领导小组副组长、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表示,组织300余人开展大规模事后质量抽查,主要出于3方面的考虑。一是检验各地经济普查数据质量,判定普查对象是否依法独立、自主真实地报送数据,为科学核定全国以及分省普查数据提供重要的依据,这是确保普查数据实打实、硬碰硬的关键环节。二是检验各地普查工作是否规范科学、真正到位,是否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和普查制度组织实施经济普查,客观公正揭示各地普查结果,这是评判各地普查工作质量的重要依据。三是按照国际惯例,抽取部分样本单位进行回访调查,取得同口径的指标数据与前期普查登记数据进行差错情况比对,以确定普查数据的可信度、误差率,这是任何一项科学规范的经济普查都不可或缺的法定环节。

国务院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办公室从全国统计系统抽调了精兵强将,组建了31个抽查工作组,分别对31个省区市进行抽查,并对抽查工作进行了周密部署。

山西抽查组组长、国家统计局教育中心主任夏荣坡介绍,根据抽查方案,每个省区市抽查组最少要对3个县市区进行抽查,每个县市区会抽出3个样本普查区,每个样本普查区要对20户企业单位和10户个体户进行回访调查,还要选择2至3个街区或建筑物作为单位核查目标街区或建筑物,并按50个单位工作量的要求进行单位核查。按一天一个样本普查区的进度,每个工作组每天要对80家单位进行抽查。一个省区市的抽查单位基本在720家左右,被抽中的县市区多分布在不同的地级市,彼此离得很远,“路途遥远、分布分散并不是主要问题,再苦再累也不怕,关键是要按规则、程序和方案要求办,使普查工作经得起党、国家、人民和历史的检验。”夏荣坡说。

“扫街”核查不遗漏

确保单位真存在

夏荣坡所说的方案是一本厚厚的工作手册,包含了工作方案、业务流程、填表说明等各个方面,对抽查工作做出了很高要求。根据抽查方案,被抽查单位分为核查单位和回访单位两种,前者重点要按不重不漏的原则对目标街区或建筑物内所有单位逐门逐户核查,看被核查单位是否真实存在,是否存在普查登记时单位遗漏的情况;后者则要在核查基础上详细核实该单位在经济普查登记时上报的数据和回访数是否一致,不一致的要查明原因、现场记录并请被抽查单位负责人签字后提交国务院经济普查办公室。

核查单位抽查的主要工作就是地毯式“扫街”,进入每一家被选中的单位,核查其工商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等证件。这看似简单,做起来却并不轻松。

6月的太原天气多变,位于小店区的并州南路西二巷社区居委会00普查小区又是一个面积很大的普查区,转一圈要走三四公里。为了查全小区的每一家单位,抽查组人员两天时间来回折返了4次,一次折返就要步行近两公里,不是顶着骄阳就是冒着大雨。

在太原市太航世纪大厦楼下,普查员戴绍中看到一家规模很大的饭店,但数据库名录上又没有登记,就直接走了进去。说明来意后饭店老板拿出执照一看,原来他是按个体户而不是按企业登记的,因此并不在核查单位范围内,也不存在普查登记时遗漏的问题。这样的情况不时会遇到,记者便问戴绍中,“我们这不是白跑冤枉路吗?”戴绍中说,“不进去看看怎么能知道是不是跑了冤枉路?如果确实是遗漏的单位,就不是白跑;如果不是遗漏的单位,至少没有冤枉普查员漏登。”

就这样,我们一行“冤枉路”不知跑了多少,虽然到最后也没发现一家漏登单位。

回访核实不畏难

各项数据逐一查

核查单位累的主要是身体,回访单位的抽查则要复杂得多,不仅身体累,头脑更累。

根据方案,对回访单位的核查要做到一问、二看、三核实。要通过询问企业人员,根据企业人员的回答,利用PDA如实填写抽查表;通过查看组织机构代码证、工商登记证、工资单和营业税或增值税纳税单,核实抽查表中单位名称、地址和职工人数、主要营业收入的真实性、准确性。这就不是进去看看那么简单了,需要进得了门、采得了数,而入门难,正是抽查工作要重点解决的首要难题。

经过前期的大量宣传和各级普查人员的解释说明,大多数被抽查对象都能够理解经济普查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好事,对质量抽查工作也非常配合。看到抽查员上门,很多公司工作人员马上拿出各种材料,使抽查工作非常顺利,三五分钟就能完成一个回访单位的核查工作。有的公司没有专业的统计员和会计,为了配合抽查,专门让兼职会计跑到公司来提供各种材料,让抽查组成员非常感动。

但是,不配合抽查,甚至刁难、挖苦抽查人员的现象也并不少见,各种意想不到的困难也时有发生。遇上干脆不配合抽查的单位更是让人头疼。太原市太航世纪大厦楼下的一家邮储银行营业厅是被抽中的回访单位,抽查人员跑了3趟,工作人员总是说资料在总部不在营业厅,要从总部调过来;直到抽查组离开太原也没有调过来,最终只能以“调查对象不配合”为由放弃调查。

在对一个销售热水器的个体户回访时,抽查人员发现,他普查登记时报的营业收入只有2万元,而房租等支出就有3万多元。来自宁夏统计局的抽查员刘晓龙凭经验觉得数据有问题,和该个体户仔细核对后发现,他所报的2万元其实是去年的纯利润,而营业收入实际应该是20万元。

除此之外,抽查组还经常遇到抽查时找不到单位、个体户的情况,这些单位有迁出、注销、停产或歇业、关闭破产等。抽查人员还得要求当地普查机构作进一步说明并出示相关证明材料,以避免虚报企业的情况。

为了中国家底真实准确,山西组抽查人员历经10余天,辗转1000多公里,圆满完成了700多户单位的质量抽查工作。

作为一名媒体督察员,记者看到的是抽查人员敢于担当、坚持原则的高度责任感,遵守纪律、严格按章办事的严谨作风。亲身经历了这样一次阳光下的质量抽查工作,也让记者对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信心满怀,更对普查结果的真实准确充满期待。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