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综 合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4年7月20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古关新城话“嘉峪”
本报记者 潘笑天 董碧娟
甘肃嘉峪关市碧水蓝天绿树掩映,只有远处的山脉提醒说,这是一座戈壁上的城市。
本报记者
潘笑天摄

这是一座“因关得名”的城,扼守古丝绸之路要冲,素有“天下第一雄关”的美名。她又是一座“因企而设”的城市,50多年前,来自祖国四面八方的钢铁建设者挥洒青春汗水和这座城市一起成长。

长城、城关,是游客眼中的符号;戈壁、荒滩,是人们记忆中的景象。今天,当我们站上城区制高点西部明珠气象塔时,都发出了“出乎意料”的惊叹。碧水蓝天、绿荫掩映,只有远处的山峦峻岭提醒您,这是一座戈壁滩上的城市。

“虽然这里只有30多万常住人口,是个小城市,但我们的生活很惬意。”嘉峪关城市博物馆讲解员郭欢时不时地说点“题外话”,脸上流露出自豪和幸福。

市民的满足感从何而来?中国十佳休闲宜居生态城市、中国城市生活质量50佳……博物馆墙上的城市名片给出了线索。“感受最深的还是绿和水。”郭欢笑道。

荒漠成绿洲,嘉峪关运土造绿。由于土质多为砾石沙土,嘉峪关从外地运来土壤进行改良,鼓励全民参与植树造林,10余年间,让“风吹石头跑,地上不长草”彻底成了历史,目前全市建成130多处公共绿地和15座公园,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近34平方米,城区绿化覆盖率超过37%。

碧波添生机,嘉峪关生态治水。讨赖河是市内唯一的地表河流,曾因长期无序采砂和堆放垃圾,河道两岸满目疮痍。2010年,嘉峪关市启动生态环境治理工程,目前已完成四期工程共6.5公里河段的整治。“变化翻天覆地啊,不敢想象!”年逾七旬的王彦明老伯是酒钢退休工人,头一回来新河岸溜达。说起嘉峪关今昔对比,老人感慨万千。“以前到处荒滩乱石,我刚到这儿工作时夜里偷偷抹眼泪,简直比我陕北老家还穷。瞧如今,风景如画赛过江南!”王彦明说。

硬件提升扮靓城市,软件给力则为幸福指数添底气。“有保障”是采访中听到最多的词。嘉峪关市创新社会综合治理,实施扁平化、网格化管理,提升公共服务功能。嘉峪关市社会管理服务中心集成了社会服务、公共管理、应急指挥三大功能,12345热线作为统一入口,其中,居家养老成为最大需求,中心每天呼入电话超过1300个,占全部电话9成以上。电话接通,每位老人的资料和服务项目在话务座席屏幕上一目了然。系统的一头连着居民家的“一键通”电话终端,另一头连着民政局下属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全程跟踪老人每次服务需求和机构接单情况,并按回访满意度进行结单。

居家服务中心综合部何睿介绍,中心通过政府采购的方式,招募了10家家政和餐饮服务商提供居家养老服务,同时向老人提供不等额的定向补贴或消费优惠。目前17000位老人在中心注册并免费安装“一键通”,这个数字占全市60岁以上老人近7成。

家住迎宾一小区的87岁老人吴常山精神矍铄,像他这样的老人每月能拿B类的300元补贴,用“一键通”请保洁绰绰有余,“以前即便自掏腰包都请不来满意的小时工,现在不仅不花钱,来的服务员还特别认真。”

吴老伯常到附近的定点餐厅红荷轩吃套餐,自己只要掏5元,居家服务中心贴5元,实惠还方便。说话间红荷轩店主赵风华正巧来串门,与吴老伯嘘寒问暖,询问对饭菜的意见。赵风华说,每天到她店里来的老人有130多人,她尽可能按老人不同口味备足饭菜。她坦言,一餐的成本其实超过10元,冬天基本是倒贴,但她的爱心套餐坚持了下来。“我是学医出身,开饭店也想给老人多点照顾,每个人都有老的一天。”她特别希望有关部门能给养老服务中心加盟的企业一些税收优惠,以打平运营成本,鼓励更多企业参与有助于扩大网点覆盖面,让更多的老人受益。

除了打造“没有围墙的养老院”,嘉峪关市还改革公交车管理突出公益底色,对残障人士住所进行无障碍改造……

兰新高铁即将通车,届时从兰州到嘉峪关只需3小时左右,将有更多人分享戈壁明珠的宜居幸福。幸福宜居,城市的魅力赢得不少文化创意产业投资者的信心,这座新兴工业旅游现代化城市更加名副其实:嘉峪,美好的山谷。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