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区域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4年7月16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湖南邵阳为工业经济搭建平台,实施“退城入园”——
老工业基地焕发活力
本报记者 刘 麟 通讯员 马剑敏
图为建设中的邵阳市宝庆工业集中区一角。

地处湘西南的邵阳市是湖南人口第一大市。新中国成立后,大量的部省属工业和三线建设企业在这里落户,使邵阳成为老工业基地。一个30余万城市人口的城市,产业工人就占了20多万。

从上世纪90年代初期开始,以中小国有企业为支撑的邵阳工业逐步衰落,经济效益多年名列全国同行业前茅的液压件厂好景不再;赫赫有名的湘印机退出全国胶印机行业“三强”行列。邵阳,在新一轮发展中落后了。

但邵阳人从未放弃过复兴工业的梦想和努力。进入本世纪,邵阳的决策层达成共识:要再造邵阳工业辉煌,必须通过改革和创新机制,走新型工业化路子。

在首轮改革中,邵阳派出市直单位486名干部组成71个改制指导组进驻企业指导改制,以市委书记牵头的32名市级领导一线指挥。至2004年底,全市国有集体企业累计完成改制483户,盘活存量43.3亿元。一批改制企业成为工业经济的新星,数万下岗职工重新上岗。

国有工业通过改制浴火重生,民营工业也异军突起。数据显示,仅2004年全市新发展民营企业1852家,总投资40亿元。

2005年,邵阳市委、市政府开始了工业的第二轮改革——“兴工强市”,邵阳工业进入提质增效、升级换代时期。截至2013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415亿元,同比增长12.4%;培育产值过10亿元的工业企业9家,过亿元的工业企业469家,规模以上企业达到895家。

今年,邵阳紧紧围绕“在全市重点培育产值过50亿元的企业1家、产值过10亿元的企业15家、产值5亿元至10亿元企业40家”的目标,结合国有企业改革改制,着力把一批租赁经营的中小企业培育为规模企业,造就“未来工业之星”。

“今年,邵阳全市实现规模工业增加值470亿元,同比增长15%;园区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18%以上,占全市规模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60%;新增规模工业企业100家以上;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650亿元以上,同比增长30%,这个目标一定能够实现!”邵阳市相关负责人说,今年上半年,邵阳895家规模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的增速已进入湖南“三强”。

突出园区建设,打造发展平台,邵阳吹响了工业“退城入园”的改革号角。2013年9月11日,规划面积65平方公里的宝庆工业集中区管理委员会挂牌成立。截至今年上半年,园区共引进各类项目70家,包括世界500强企业三一、统一等,其中规模企业35家,高新技术企业10家,总投资额超过70亿元。

“特色发展”是邵阳对全市现有12个园区进行改革的主思路。宝工区的装备制造业、生物医药和高新技术产业;邵东经开区的五金、打火机、皮具箱包和印刷业;邵阳经开区的食品加工、纺织和建材工业;隆回工业集中区的农副产品加工和轻工业等产业功能清晰、特色十分鲜明。

邵阳市委、市政府将2014年定为“工业园区建设年”,提出了园区经济倍增计划,全市12家园区今年实现规模工业增加值280亿元,同比增长18%,增加值占全市规模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60%;园区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0%以上;标准化厂房在建和建成的面积100万平方米;引进入园企业65家以上,新增规模工业企业60家以上,通过项目建设、招商引资,“退城入园”引导企业向园区集聚。

“退城入园”的改革战略让邵阳工业结构产生了质的变化。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31%。规模工业实现利税121亿元,同比增长28%。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