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综 合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4年7月13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青青菜园暖农心
——记辽宁省科技特派员张青
本报记者 杜 芳

7月的一天,辽宁海城市望台村关锦翔的蔬菜大棚旁,农民们正围着一个人:“张老师来啦!”“您看看我家西红柿该咋整?”“张老师你尝尝我家的菜,可好了!”农民们你一言我一语,有的急得直拽张老师胳膊,有的捧着一堆大青椒就往张老师手里塞。

这个被唤作张老师的“大红人”何许人也?她叫张青,圆圆的脸上挂着朴实的笑容,是当地一名普通的科技特派员,但在农民眼中,她的魅力比明星大。她经常出现在当地电视节目里,讲解有关蔬菜种植的技术,她一出现在田间地头,身边总是围满了农民。各地邀请她开技术讲座,一定要预备大型会场,且每场讲座都是座无虚席。

辽宁省绥中县塔山镇温王村是一个荒地村。多年前,张青曾在这里遇到了新婚青年温庆福,小伙子结婚分得一个蔬菜大棚,却并不怎么高兴。他解释,“因办喜事欠下了5万元的债,种大棚上茬黄瓜下茬豆角,一年就挣个一万多元,不吃不喝也要5年才能还清债务。”张青向温庆福介绍了一种叫做绿萼紫长茄的新品种,它采收期长,连续坐果能力强,商品价值高。于是,温庆福成了村里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从当年8月种上新品种,茄子成熟后一直采收到来年6月,温庆福纯收入3.6万元,是传统种菜收益的3倍以上。村里人看温庆福种得来劲,都跟着种。张青三天两头地就到温王村指导农民,什么时候施肥,什么情况喷药,让农民听得明明白白。在张青的努力下,新品种在温王村迅速推开,3年时间,整个村子的300多亩大棚都换成了绿萼紫长茄,家家致富。

一村一户的改变让人欣慰,但这些改变还远远不够。张青放弃了在辽宁省农科院的升职机会,与六七个人一起开始创业,成立了三星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张青负责品种研发和技术攻关。

每年从6月到10月品种选育的关键时期,张青几乎每天都在大棚里泡着。300多个实验组合一个一个看,当时还只有30多岁的张青看起来又黑又老,被误认为50多岁,领导朋友不论年纪大小都喊她“张姐”。

8年的时间,张青用借来的15万平方米的育苗工厂,培育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品种39个。这些新品种平均增产幅度达30%,较传统蔬菜,品质口感等得到很大改进。

张青还培训了62个技术员,并将他们派往内蒙古、甘肃等7个省区,负责700个零售店。零售店出售张青和她的团队研发的种子和种苗,店员也被定期培训,既是销售人员,也成为驻扎最基层的技术员。张青说,“每个店能覆盖周围300亩至500亩地,700家店带动农户20万户。”张青为她热爱的事业织就了一张基层技术服务网络,让这个科技推广体系惠及更多的农民。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