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综 合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4年7月12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微信公众号 未来路咋走
本报记者 陈 静

从朋友圈的“心灵鸡汤”到“集赞换礼物”,近段时间以来,公众号推送的内容饱受诟病。从6月起,微信公众平台开始采用“技术+人工”举报的方式对集赞行为进行全平台清理和规范,如累计发现4次,永久封号,不再解封。公众号们“想干吗干吗”的日子远去了。如果说,“立规矩”是近段时间微信公众号的主题词,那么,“规规矩矩”的公众号还有发展空间吗?

争抢公众服务资源

“微信可以买电了!”一则腾讯微信公众号支持北京用户购电的新闻引起广泛关注。作为最被广泛使用的移动互联网社交工具之一,微信及其超过300万个公众账号已开始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

“先关注‘国网北京电力’账号,点击下方的菜单就能发现相关‘账户余额查询’、‘交费购电’等选项,用微信账号绑定电卡账户后,再选择购电,就可直接用微信支付,整个过程用不了1分钟。”家住北京丰台区马家堡丰开苑小区的屠娇娇已体验过这项新服务,她告诉记者,以前,必须去指定银行的ATM机才能购电,“真没想到微信还有这种服务。”

同样感到“不可思议”的还有在广州一家房地产公司人力资源管理部工作的申玲子,她最近正在帮父母买房,需要出具个人名下房产证明。“可以直接关注‘广州国土房管’,通过这个账号,可以直接预约海珠、荔湾、天河、白云等城市中心区房地产交易登记中心,带上身份证,在预约日期到现场就能直接办理。”

屠娇娇和申玲子的经历正折射出公众号服务方式的变化,从单纯的信息推送发展到打通数据和支付环节,提供真正实用的服务。对此,北京大学新媒体学院院长谢新洲认为,面向公共服务的公众号未来将有很大发展空间。“移动互联网社交工具在交流和交互方面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提供更多面向公共服务的创新产品,其实也是企业和政府部门履行社会责任的需要。”谢新洲说。

而从业界的角度来看,微信对公众号功能的创新与支付宝力推的包括“未来医院”、“未来公交”等如出一辙。公共服务作为能大大提升用户体验,增强用户黏性的项目,已被移动互联网巨头们视为下一个争夺入口,也是争抢流量的“蓝海”。不过正如百度CEO李彦宏所表述的那样,其关键不完全在于移动互联网厂商,还要看政府部门和传统行业的信息化意识,以及能否有魄力拿出数据和资源与移动互联网厂商分享。

探索流量变现新模式

如果说争抢公共服务资源的目的是争抢流量,流量到手之后,下一步就该考虑如何将流量变现,建立符合逻辑的商业模式了。

商业模式之一是将公众号作为广告展示平台。微信官方7月7日表示,正式推出微信公众号广告投放公测服务。微信公众号可以把自己的粉丝当做读者接收广告投放。微信方面表示,粉丝超过10万的微信公众账号可自助申请成为“流量主”,为“广告主”展示广告,并按月获得广告收入。市场研究机构易观智库分析师李欣然表示,公众账号可以卖广告,这让微信6亿用户数流量“变现”成为可能。但从目前来看,10万粉丝的门槛还相当高,这应该是出于维护用户体验的考虑。公众号在选择广告内容和展现方式上都要下功夫,既要符合自己粉丝的定位,又要能契合用户的需求。

商业模式之二则是将触角伸向智能可穿戴市场。微信首批敲定了4家国内智能硬件公司的产品,包括iHealth、华为荣耀、乐心、咕咚。微信以公众号充当智能手环、手表等运动追踪器的接入端,以此取代这类产品原有的手机客户端。用户可以通过服务号的菜单来查看自己的每日运动、睡眠数据。由微信来同步、管理不同品牌手环的数据,并将这些数据与微信的社交关系打通,提供给用户类似“朋友圈分享”、“运动排行榜”等功能。

易观商业解决方案副总裁田峥告诉《经济日报》记者,微信用公众号介入智能可穿戴市场,是在跟进市场节奏,扩充未来的事业版图,以期在互联网行业竞争中抢占先机。“对于腾讯而言,智能可穿戴市场的潜力不在硬件,而在于硬件背后所收集到的用户数据以及对数据的加工处理和利用上。腾讯需要和更多的硬件厂商合作,来丰富数据源和数据种类,通过数据将用户行为量化,让平台提供优化用户生活规律的个性化方案。当用户接受并依赖它时,持续为服务付费将成为收入的主流。”田峥说。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