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的话 上半年主要经济数据近期陆续出炉。从已经发布的CPI、PPI指数及外贸等数据看,当前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取得积极成效,全面深化改革稳步推进,经济发展具备诸多有利条件,实现长期发展前景乐观。不过同时也要看到,世界经济形势错综复杂,对我国经济发展带来的不利影响增多,需冷静观察、早做准备、加强防范。未来仍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保持宏观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特别是要加大改革落实力度,不断增强经济社会发展活力。
为让读者对当前经济运行基本面有更加全面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即日起,本报推出“年中经济观察”专栏,梳理解读上半年主要经济数据,并对未来经济走势进行分析展望。敬请关注。
“今年以来,世界经济形势依然复杂,国内经济平稳运行,稳中向好。我国外贸进出口也呈现逐步回暖的态势。”在7月10日举办的上半年外贸进出口情况新闻发布会上,海关总署新闻发言人、综合统计司司长郑跃声介绍说。
2014年上半年,我国进出口总值12.4万亿元人民币,比去年同期下降0.9%。其中,二季度进出口同比增长1.8%,5月份外贸进出口同比增速由4月份的下降1.4%逆转为增长1.5%,并在6月份进一步扩大至5.6%。外贸进出口呈现出逐渐回暖的态势。分析其中的原因,郑跃声概括为“促、稳、新、消”4个方面。
“促”是指促进。5月4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支持外贸稳定增长的若干意见》,随后海关总署以及国务院的其他部门相继出台了配套措施,广东、江苏等外贸大省制定了相应的实施方案。
海关总署发布的外贸出口先导指数显示,5、6月份中国外贸出口的先导指数分别为42.3、42.2,为两年来的最高值和次高值。一季度,海关总署发布的外贸出口先导指数为41.6,二季度的平均指数达到了42.1,提升了0.5,这也显示出口向好的趋势将更加明显。
“这种现象可以说明前期中央和地方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已经形成合力,有力地提振了外贸企业的信心,支持外贸稳定增长的积极效应正在不断的显现。”郑跃声表示。
“稳”是指经济形势趋稳。6月10日,世界银行发布了全球经济展望报告,预计全球经济将在今年下半年逐渐加速,全年增速可达2.8%,较2013年提升0.4个百分点。7月3日,摩根大通公布数据显示,今年二季度全球全行业PMI产出指数平均值为54.1,这是自2011年一季度以来的最高水平。全球经济正经历着持续复苏,我国对外贸易的外部需求将进一步改善,这将有助于我国外贸进出口企业企稳向好。
“新”是指一些新型的贸易业态发展和提速,已经成为提升我国对外开放水平的一些新亮点。例如,从2012年底开始在上海、杭州等五个城市启动了跨境电子商务的服务试点;2013年10月1日,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式运行,目前运行良好。
此外,我国积极参与高标准自贸区的建设,加快推进自贸协定的谈判。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得到了国际社会的积极反应。这些新型贸易业态发展的提速,正在成为我国对外贸易的新的增长点。
“消”是指高基数的影响消失。去年的1-4月份,我国外贸进出口基数较高,导致今年同期我国进出口同比出现了负增长。4月下旬以来,随着这些高基数影响的消失,在5、6月份,我国进出口增速实现了正增长。
今年上半年,我国中西部地区的18个省区市合计进出口1.6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了17.5%,表现好于同期全国的总体水平。郑跃声表示,中西部地区开放步伐加快以及国内制造业梯度转移加快两大因素,推动了中西部外贸高速发展。
郑跃声表示,“综合各项因素,预计今年下半年进出口增速将显著高于上半年。但是同时,我国外贸仍然面临着严峻、复杂的形势,要完成全年7.5%的预期增长目标,任务还是十分艰巨的。”未来主要面临“转、回、弱、摩”4个方面的挑战。
(下转第二版)
首先是传统密集型制造业向周边国家转移,我国劳动密集型产品在欧美日等主要市场份额持续下降。今年一季度,我国纺织品等7大类劳动密集型商品在美国市场的份额下降了0.6个百分点,至44.4%;在欧盟和日本的市场份额分别下滑了0.9个和2.4个百分点,分别是41.2%和58.2%。
其次是部分发达国家为了振兴本国经济、扩大就业,采取措施促进制造业回流,对外投资在降温。数据显示,今年1至5月份,我国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174亿美元,下降了16.5%。
第三,人工等生产成本要素持续提升,削弱了我国出口产品的竞争力。今年6月份对近2000家企业调查问卷显示,有61%的企业认为当前出口的综合成本同比在增加,有65.2%的企业反映劳动力的成本在增加。
第四,当前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持续抬头,贸易限制措施增多,抑制了我国出口空间进一步扩大。有关部门发布的《我国国际贸易环境报告2014》显示,2013年中国出口产品共遭到92起贸易救济调查,涉案总金额36.6亿美元。2014年以来,全球贸易保护主义呈现愈演愈烈之势。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院长霍建国表示,目前我国已经进入扩大开放的关键时期,外贸增长压力将来自内部市场环境。政府要加快转变职能,减少审批、清理乱收费;高度重视制造业的发展环境,放宽市场准入,提高制造业员工技术水平和就业稳定性;加快推进对外自贸区谈判和国内自贸区建设;加快培育企业综合要素竞争优势,通过有效配置,使分散的资源和要素集聚合力,形成具有持续发展动能及适应国际市场变化的综合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