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对水泥与采暖错峰生产机制的调研中,政府和企业代表、专家学者等就错峰生产的推动、筹备、实施和监管过程中,政府、协会、媒体和企业之间如何形成合力,提出了许多意见和建议。
政府部门应担当主导
有企业代表提出,环境治理和发展经济都需要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错峰生产是好事,好事要办好,需要有强有力的保证措施,政府部门必须发挥主导作用。
吉林省交通厅高建局材料采购处负责人孙立涛建议,国家相关部委可以借鉴“信誉评价”的方式,在统一机制下,将错峰生产纳入企业信誉体系的一部分,建立北方水泥企业的信誉指数。有信誉的厂商未来在每年的投标等方面都可获得便利。
黑龙江省建材工业协会会长韩世涛建议,由政府部门主导建立补偿金制度,非错峰区域生产的熟料进入错峰区域,应缴纳采暖补偿基金,用于补偿错峰生产企业的效益损失。加大对错峰生产的执法力度,提高违规生产成本。
由政府部门明确政策,在采暖季采取“拉闸限电”等直接手段,确保守信水泥企业不受伤害,避免有的企业和违规项目“暗度陈仓”,也是多位与会代表的一致建议。
有代表认为,错峰生产必须通过政府与企业联动,使水泥企业在不损失利益的前提下,从“让我做”变成“我要做”,承担起更多的社会责任。建议将行政命令与行业自律相结合,充分发挥市场作用,保证行业健康发展。如,对主动停产和遵守错峰约定的企业进行税费减免,提高不停产企业或违反错峰协议擅自生产企业的电费等。
协会媒体应各尽其责
调研期间,很多接受采访的人士认为,第一年实行错峰生产属于摸着石头过河。要想推动错峰生产的有效实施,监督执行机制的有效运转至关重要。可以探索通过行业协会带动区域联动的机制,新闻媒体是其中不可或缺的推动者、传播者和监督者。
大家认为,采暖开始时,每个地方水泥窑什么时候停、停多长时间、怎么停,都需要多方共同商议。各地水泥协会要发挥作用,代表当地水泥企业加强联动,促进企业之间的沟通。协会可收集统计各地区水泥企业情况,派出代表与政府部门商议协调。
黑龙江企业家科学家协会会长张春辉表示,希望媒体能够传播正能量,从宏观角度看到一件事情更深刻的意义。错峰生产利国利民,但能否让全社会、全行业都认识到其中的意义,则需要媒体的积极参与。
(文/中国建材报记者 刘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