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4年7月11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节能降耗 减轻雾霾 优化产能
水泥错峰生产利国利民
——来自黑吉辽内蒙古的调研报告
左图 黑龙江哈尔滨市一家水泥厂在产能严重过剩、市场销售低迷的境况下,去年冬天积累起来的75万吨水泥熟料山。

中图 辽宁省铁岭市一家水泥厂,水泥熟料由于堆放时间过长已经风化。

右图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一家水泥厂水泥熟料“二次倒运”扬起的粉尘。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数十位全国政协委员联名,向全国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提交了关于构建北方采暖区水泥和采暖错峰生产协调机制的提案,建议为治理雾霾与化解产能过剩,对黑吉辽冀内蒙古等水泥行业竞争殊为激烈的北方省区市,实行在冬季采暖期水泥生产统一停窑、在春季采暖结束后开窑生产的运行机制。

这一建议是否可行、有无必要?为此,经济日报、中国建材报组织联合调研组,4月中下旬前往黑、吉、辽和内蒙古展开调研。接受调研的“政、产、学、研、用”各方代表普遍认为,错峰生产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大好事,关键在于合理布局推进错峰生产的战略重点、优先顺序、工作机制、推进方式等时间表和路线图。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建立陆海统筹的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和污染防治区域联动机制。以大气污染联防联控作为优先领域,促进治霾、节能减排和化解产能过剩的错峰生产构想,符合中央要求,影响面广,意义重大。本报今日刊发联合调研组调研报告,敬请关注。

北方采暖区水泥错峰生产,是今年建材行业的一个热门话题。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为了在采暖结束、建筑施工开始时抢占市场,北方采暖地区水泥企业纷纷在冬季以极高的能耗开足马力生产水泥半成品——水泥熟料。而在适宜生产的夏季,由于水泥市场严重供大于求,企业被迫进入半停产状态。这种经营模式造成冬季水泥生产高峰与供暖高峰叠加,增加了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耗,烟气排放量大幅增加,加剧了雾霾的形成。

不合理的生产时间安排,降低了企业的盈利能力和税收贡献水平。水泥熟料堆积过久也是一种资源浪费,给国家和企业带来损失。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数十位全国政协委员联名提交提案,建议治理雾霾与化解产能过剩并重,构建北方地区水泥企业实行“在冬季采暖期全面统一停窑、在春季采暖结束后开窑生产”的运行机制。

4月中下旬,经济日报、中国建材报联合调研组就错峰生产课题深入北方省区市进行实地走访和深入调研。通过召开座谈会、走访企业,进一步了解水泥企业生存现状及产能过剩情况,倾听“政、产、学、研、用”各界代表对错峰生产的意见和建议。大家普遍认为,错峰生产有助于节能降耗、减轻雾霾、化解过剩产能,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大好事。当前工作关键在于合理布局推进错峰生产的战略重点、优先顺序、主攻方向、工作机制、推进方式和时间表、路线图。

探索——

化解产能过剩的新出路

根据政府部门和相关协会提供的数据,2012年,我国水泥熟料产量12.79亿吨,熟料实际产能富余37.6%,实际水泥产能富余32.3%,已超出20%的合理范围。东北地区共有熟料生产线101条,2013年东北三省共生产水泥12597万吨,折合熟料8188万吨。熟料产能过剩4042万吨,过剩率达49.36%。

从2009年至今,国家相继出台了国发38号文、国发41号文等促进水泥等行业有效化解产能过剩的文件,并反复强调,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进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

近年来,全国水泥产能过剩率普遍超过35%。接受采访的企业代表指出,即使东北冬季错峰停窑4个月以上,产能过剩的状况仍不能完全化解。如果实行错峰生产,仅华北和东北地区在冬季统一停窑4至5个月,就可将水泥产能过剩由目前的51%减少到16%至21%,趋于合理水平,不仅可以满足市场需求,还能为有效化解产能过剩探索新的出路。

一个水泥企业的负责人从生产成本的角度算了笔账,水泥熟料存放大半年甚至一两年后,强度平均降低4个兆帕,严重影响水泥企业冬季生产的水泥熟料质量,每个兆帕平均成本3元,每吨掉号损失则为12元。假设一地错峰生产后减少水泥产量700万吨,则可减少掉号损失8400万元。同时,每吨熟料的保管费用在7元以上,还可减少保管费用4900万元。

“冬季若生产700万吨熟料,需要占用企业的流动资金21亿元,按10月末产能消耗完毕来计算,资金占用长达半年。倘若全部改为夏季生产,可以减少财务费用7350万元。按此数据测算,如果实行错峰生产,仅吉林水泥行业就将节约成本费用3亿元以上。”吉林省一个水泥企业的负责人分析说。

求解——

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

对水泥工业而言,每烧一吨熟料,就要排放烟气6500立方米,一条日产5000吨的生产线,每天要向大气排放3250万立方米烟气。在错峰生产涉及的区域中,华北、东北和内蒙古每年冬季生产水泥熟料1.2亿吨,如果能够全面停下来,将减少烟气排放7800亿立方米,可明显减少雾霾天气。

虽然当前的新型干法窑大多采用布袋除尘、脱硫脱硝技术,污染物粉尘量得以改善,但二氧化碳的排放依旧没有彻底根除。错峰生产可以进一步改善烟气排放,同时解决水泥企业冬季熟料倒运和堆放形成的二次扬尘问题。

调研走访中,企业普遍认为,采暖季水泥错峰生产对企业具有重要意义和切实利益。数据表明,东北地区冬夏季温差大约40摄氏度,环京津地区的温差也在30度上下。北方冬季生产水泥熟料的能耗平均要增加15%以上,包括燃煤所产生的能耗、水泥熟料二次倒运所产生的油耗等,冬季生产也增加了物料破碎和粉磨的困难。

如果冬季错峰停窑4个月,整个北方地区可减少煤炭消耗436万吨,减少烟气排放1774亿立方米。仅吉林省就可减少水泥产量700万吨,冬季可减少煤炭消耗112万吨,减少烟气排放455亿立方米,节约煤炭22万吨,节约成本14569万元。

不仅如此,一位企业家表示,错峰生产在实现节能降耗、减少库存积压、降低生产成本的同时,还能改善员工的劳动条件,避免冬季因寒冷和冰雪等原因造成生产和运输过程中的安全隐患。停窑期间,水泥企业可以进行窑炉检修、节能技术改造,从生产到销售的各个环节入手,节约资源能源,减少煤耗电耗,减排烟气和氮氧化物,循环利用废弃物、消纳城市垃圾等,使企业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为缓解北方环境压力贡献一份力量。

尝试——

停窑限产的多方联动

调研中,记者了解到,根据各个区域的不同状况,地方政府和行业协会为了帮助水泥企业渡过难关,保证市场有序发展,都在制定切实可行的停窑限产计划。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四省区均有过停窑计划,长则四五个月,短则一两个月。

“内蒙古这几年冬季停窑从三个月延长到了四五个月。我们很想进行错峰生产,目前主要靠自律。”内蒙古经信委调研员孙美斌说。

辽宁是水泥严重过剩的重灾区,也是最早“自救”的省份。2010年,全省水泥行业全线亏损,从当年12月1日起,辽宁连续4年在每年的11月份到次年4月份基本停产。2011年,辽宁东部地区试行停窑两个半月,调整了当年供需关系,效益也有很大提升。部分企业尝到了错峰生产的甜头,2012年底,大量企业主动停窑。2013年,辽宁中部地区的11家大企业停产之后,全省熟料削减了980万吨,停窑4个月减产1580万吨。

辽宁水泥协会会长王友春表示:“在地方政府的鼓励下,我们连续几年限产,虽然都是省内小范围实施,却也在一定程度上为未来在北方采暖区统一实施错峰生产提供了理论支持和实践案例。”

不过,由于缺少有针对性的错峰生产行业政策,上述区域自发的限产行为主要是在行业自律的基础上小规模进行。山水集团党委书记陈学师表示:“若想按规律实施北方区域统一错峰生产,从根本上来讲要解决谁去组织、谁来监管等问题,形成从国家层面到地方政府、企业的相关政策和有效联动机制。”

“只有国家出台实施错峰生产的政策,建立协调机制,加强监管力度,将行政命令与行业自律相结合,才能充分发挥市场作用,最终保证行业健康发展,”吉林省工信厅原材料处副处长顾成正说。

此次提出错峰生产是值得整个行业思索的新课题。调研组认为,有了中央政策的逐步倾斜,有了这些年北方四省区政府和企业对停窑限产的共同实践,有了全行业水泥人士的不懈努力,错峰生产机制真正落地将指日可待。

(执笔:曾蕴瑶 王怡洁)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