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理论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4年7月8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实现外贸稳增长的关键在转型
赵晋平

当前,我国外贸企业面临巨大转型压力,仅靠一些短期的刺激性措施可能不足以解决我国竞争力逐渐减弱的问题,而应通过构筑一个加快促进企业转型升级的政策体系去解决,加快培育以先进技术、自主品牌等为代表的出口竞争新优势

根据海关统计,今年1至5月我国按照美元计价的出口同比下降0.4%。但如剔除去年同期虚假贸易成分,实际仍实现了6.0%的增长。3月份以来单月海关统计同比增速分别达到-6.8%、0.9%和7.0%,说明实际出口增长形势总体看正趋于改善。地方调研情况与上述判断一致。1至4月,广西、云南出口增长都在30%以上;天津、宁波的增速分别为7.4%和1.4%,回升态势明显。根据测算,若剔除上年虚假贸易因素,深圳市1至4月出口增速也将由下降38.5%转为2.3%的实际增长。

去年1至4月大量“香港出口一日游”现象导致的统计虚高在一定程度上干扰了今年出口形势的分析和判断。从重点把握外贸出口对实体经济实际带动作用的重要性来看,应当将剔除非正常统计成分后的数据作为形势判断的主要依据。国家统计局工业统计显示,今年1至4月,工业交货值同比增长了4.96%,低于去年4季度增速1.3个百分点,但与2013年全年增速持平。综合上述因素,可以认为今年1至5月实际外贸出口延续了去年以来的增长水平,并呈现逐渐趋于改善态势。

当前,外部市场存在一些有利于出口增长的因素。美国经济仍保持着较快复苏势头,最新月度数据显示,房地产市场开始趋于平稳;实际个人消费支出保持同比增长;制造业和服务业经理人采购指数(PMI)连续多月上升,显示生产扩张势头持续加强;失业率继续维持在6.3%的2008年9月以来最低水平。欧元区经济维持了稳步复苏态势,一季度实际GDP同比增长0.9%,连续第二季扩张,增速比去年四季度有所加快。5月,欧元区制造业和服务业PMI值均保持在荣枯分界线上方,显示制造业和服务业分别连续10个月以上扩张;经济景气指数达到2011年6月以来的最高值。日本一季度实际GDP同比增长了3%,由于消费税率上调和日元贬值效应减弱等因素的影响,2014年复苏形势面临不确定性,但总体来看较为稳定。新兴经济体中,巴西和南非一季度实际经济增长率为2%,略低于去年四季度,但印度经济复苏势头明显,一季度实际GDP增长6.1%,增速比去年四季度提高了1.7个百分点。新兴经济体市场总体将呈现逐步回升势头。

从国内来看,今年以来有利于出口增长的因素有所增加。一是人民币汇率改变长期以来的单边升值趋势;二是物价稳定在较低水平。二者叠加有利于降低外贸综合成本上升压力。国际清算银行数据显示,今年1至4月,我国的名义、实际综合有效汇率分别降低2.67%、3.02%。尤其重要的是,5月出台的促进外贸增长16项措施对于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缓解外贸企业面临的诸多困难具有积极作用。各地也相继出台了自己的促进措施,随着这些措施的逐步落实,政策效果将会逐步显现。预计下半年我国外贸增长将有所回升,全年实现5%(海关统计)左右增长,如剔除上年统计不可比因素有望达到7%左右增长,对实际工业生产的带动效果略好于上年。总体来看,由于内外条件变化的影响,我国外贸出口将由长期以来高速增长进入中速增长阶段。

外部市场需求有所回升,并不能改变我国传统外贸竞争优势持续减弱的严峻形势。近期,我们前往天津、宁波、深圳、北海、昆明等地开展外贸形势调研,并通过专业机构在全国进行企业调查,回收了546份有效问卷。在调研中,天津、宁波、深圳等地的多数企业反映外贸经营的制约因素仍在增加,出口增长面临的不确定性明显上升。

在问卷调查中,首先,47.3%的受访企业认为劳动力成本上升的影响较大。这一比例在所有选项中名列第一且高于上年同期调查结果近10个百分点。东部沿海地区企业在工资成本上升压力之外还普遍面临“招工难”问题。其次,三分之一的受访企业把人民币升值作为主要制约因素之一。有数据表明,长期持续的人民币升值加上通胀因素的叠加效果,已经使我国产品的价格竞争力受到明显削弱。第三,近20%的企业认为贸易摩擦增加是影响出口的重要原因。除此之外,融资困难和融资成本过高也是企业反映较多的突出问题。

上述因素的影响,明显挤压了企业的效益空间,加大了出口下行压力。一是企业效益出现明显下滑。天津、宁波、深圳等地参加座谈会的企业和行业协会代表普遍反映,今年以来外贸出口收益出现明显下降。问卷调查结果也显示,明确表示出口利润率很低、零利润和亏损的受访企业占比合计达到50.8%,比上年同期和上年秋季调查结果分别提高37.2和38.3个百分点。二是被迫将工厂和订单转至东南亚国家的案例大量增加。问卷调查表明,在受访的546家企业中,计划将生产基地和订单向国外转移的比例超过9%,主要目的地是劳动力成本相对较低的东南亚国家。分企业类型来看,外资企业计划向国外转移的比重接近18%,远高于其他类型企业。这对于我国吸收外资和出口持续增长能力将造成一定影响。三是企业裁员的风险明显提高。问卷调查中22.3%的企业表示将采取裁员措施,比上年秋季调查结果提高了11.3个百分点。另外,近十分之一的企业表示今后将增加设备投入代替人工,也将在一定程度上加大就业需求增长放缓的压力。

落实支持外贸稳定增长政策应突出优化结构的工作重点。各地普遍对新推出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支持外贸稳定增长的若干意见》给予积极评价,深圳等地还在此基础上追加了本地措施。企业则对相关政策是否能够尽快得到落实表示关注。建议政府主管部门加大新政策有关促进外贸结构优化内容的宣传和落实力度。出口的主要问题在于传统竞争优势逐渐减弱,短期刺激政策难以改变企业面临的困境。促进出口稳定增长政策应突出结构优化和转型的长期目标,着力培育品牌、技术、国际营销渠道等新的竞争优势。

另一方面,要切实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一是加强贸易便利化措施的常态化和机制化建设。近年来陆续推出的稳定外贸增长政策都是在外贸进出口面临较大困难的背景下形成的,包括了部分短期性和应急性措施。对于其中一些具备条件的内容应逐步转化成为常态化措施。二是尽快将在上海自贸试验区等先行先试区域取得成功经验的贸易便利化措施向其他具备条件的地区推广和复制。如上海试验区在海关监管方式创新上已经取得了积极成果,集中报关、选择性征税等14项措施对于提高区内贸易投资便利化水平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些经验基本具备了在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实施的条件,可考虑在全国范围内的综合保税区、保税港区逐步推进和落实。三是提高外贸金融服务的便利化水平。以出口信用保险为例,不少企业认为保险费水平过高,各地普遍实施了不同比例的保费补贴。建议在规范补贴行为的同时,加大国家支持力度,降低收费标准,并引入商业金融机构开展短期和长期出口信用保险业务,进一步拓展面向小微企业的保险业务,扩大保险覆盖范围。此外,为了切实解决企业融资难和成本过高问题,可考虑结合金融体制改革进程,鼓励城市银行和民间金融机构开展面向本地小微企业的外贸融资业务,并给予一定的贴息和担保支持。

第三,进一步完善外贸综合服务业相关政策环境。综合外贸服务业在有效整合商品供应链资源、服务于中小企业外贸业务、降低进出口交易成本等方面产生了积极影响。目前相关部门正在逐步完善与综合外贸服务业相关的政策配套和保障措施,并取得了实际进展。建议进一步建立和完善综合外贸服务业的行业认定标准,允许相关交易平台或企业同时开展自营与代理外贸服务业务,逐步放宽统一代理小微企业出口退税的条件,适度提高业务代理单据审核的容错率。

(作者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部长)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