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综合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4年7月3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青春在南疆热土闪光
本报记者 乔文汇

在新疆南疆地区,活跃着一批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志愿者。他们热爱新疆,服务新疆,在南疆这片热土上奉献着青春和汗水。董旭昊、曹永祺、骆洪梅就是其中的优秀代表。近日,记者走近他们,记录了他们的故事。

董旭昊:

搭建“七彩小屋”

虽然正值暑假,但喀什市第十小学总能见到孩子们的身影。这里的一间教室成为“七彩小屋”,提供电脑、书籍和乐器等,在志愿者的辅导下,孩子们可以在“七彩小屋”里做功课、学乐器、做游戏,丰富课余生活。

“七彩小屋”的筹建者名叫董旭昊。今年23岁的他去年从山东聊城职业技术学院毕业后,参加了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先到新疆昌吉,又于今年2月来到更需要人才的喀什,成为西部计划志愿者联络员。

今年3月,董旭昊了解到有一项共青团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的行动——筹建“七彩小屋”,就下决心为喀什市第十小学的孩子也申请一所。

“看着孩子们的笑脸,我很兴奋。在喀什的日子里,我一定要为他们多做点事。”董旭昊说。

“忙并快乐着”的董旭昊将志愿服务延长了一年,至明年7月。他告诉记者,他要将“七彩小屋”办得更加丰富多彩,让孩子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曹永祺:

“海豚”在南疆畅游

6月30日,在新疆阿合奇县色帕巴依乡中心小学“海豚公益图书室”里,2000多册儿童读物摆放整齐,阿孜古丽和她的同学们正在津津有味地阅读着。这间“海豚公益图书室”是中华支教与助学信息中心在新疆建的首个公益图书室,由大学生西部计划志愿者曹永祺筹办建成。

“孩子们都非常可爱,他们喜欢读书,喜欢学习新事物,我想用自己的一点力量来帮助他们。”曹永祺说。

2012年6月,曹永祺从江西赣南师范学院毕业后,报名参加了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当年8月,他奔赴新疆帕米尔高原。

色帕巴依乡中心小学是他走访次数最多的学校,当他了解到学校图书馆书籍不多,不能满足学生日常阅读需求后,就通过微博等广泛联系爱心图书机构,寻求支持。

经过1个多月的努力,他与中华支教与助学信息中心取得了联系。2012年底,申请的图书室得到了该爱心机构的批准。此后,就不断收到全国各地爱心人士捐赠的图书,在一个多月的时间内,达到2000册。曹永祺说,希望通过志愿者们的努力,建设更多的海豚公益图书室,让“海豚”在南疆畅游。

骆洪梅:

万里之外也是家

骆洪梅毕业于河北农业大学,2003年参加了第一批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在离家万里之外的新疆于田县服务。“10多年过去了,当年的场景还历历在目,那是一段令我自豪、终生难忘的经历。”谈起志愿服务的日子,如今已扎根南疆、现任于田县广播电视局副局长的骆洪梅感慨万千。

当年,骆洪梅在距县城4.8公里的科克亚乡开展志愿服务,指导老乡建大棚、种蔬菜。“南疆与河北徐水老家有很大不同,语言是最大的障碍,我不懂维吾尔语,大部分老乡听不懂汉语,交流就靠手势。”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骆洪梅开始学习维吾尔语,渐渐地,与老乡的距离拉近了。

骆洪梅说,“志愿服务的1年,让我爱上了于田,爱上了这里的人们。”

从那这后,骆洪梅的工作热情更高了,常常是渴了喝口凉水、饿了啃块干馕,想方设法多挤些时间传授农业技术,帮助当地百姓脱贫致富。

后来,骆洪梅调到县广播站工作,日子忙碌又充实。转眼一年就过去了,志愿服务期满,她决定留在于田,通过考试成为了一名老师。此后,由于工作需要,又调入广播电视系统。

10年的时间里,骆洪梅在于田不仅收获了事业,也收获了爱情。“万里之外也是家,于田就是我可爱的家。”骆洪梅说。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