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综合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4年7月3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有效破解老城改造难题——
文脉传承 活力喀什
本报记者 乔文汇
图为喀什老城区街景。新疆喀什老城正积极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打造新疆首个开放式人文旅游景区。
新华社记者
李晓玲摄

夏日南疆,瓜果飘香。走进新疆喀什老城,仿佛穿越时空,土黄色的建筑高低错落,传统的茶馆、铁匠铺、乐器店和打馕店错落其间,古老的店铺里不时飘来浓郁的民族乐曲,曲声婉转悠扬。

在阿图什巷,叩开阿不都克热木·努尔的家门,古典气息扑面而来,他家正在装修。“水、电、气都通了,也能上网。别看房子外表还是老样子,内部可是很时尚呢。”他说。

古典与时尚并存,传统与现代互动。喀什在老城改造过程中,充分尊重居民意愿,既使居民能够享受现代化的生活,又原汁原味保留了民族传统特色,让文脉传承,有效破解了老城改造难题。

喀什老城历经2000多年沧桑,被誉为研究古西域城市的活化石。然而,为了守护这份历史厚重,建设改造的步伐也格外沉重。改造前,老城基础设施严重落后,大部分民居为土木结构,年代久远,危房23597户,危房面积达110万平方米。“污水靠蒸发,垃圾靠风刮”,一度是老城居民生活的真实写照。

2010年8月,《喀什市老城区危旧房改造综合治理项目方案》获批,提出要完成老城区28个片区49083户、507万平方米危旧房改造,同步建设4622套、24万平方米安置周转房,项目总投资逾70亿元。截至去年,已累计开工改造危旧房21109户,完成投资超过20亿元。

“我们充分征求老百姓的意见,在老城核心区改造实行‘一对一’设计,力求保持传统风貌。”喀什市副市长孔德健告诉记者,“在老城核心区,每一户人家的格局都不同,每一间房都不一样。”

孔德健说,在“一对一”设计过程中,首先对自愿改造的住户进行细致的调查、测量、拍照,拍不下来的就请画师画下来,并请邻里间相互确认地籍、产籍和房屋原貌。再由住户自己设计房屋,并与设计施工单位反复沟通协商,最后进行施工图设计。

半年前,阿不都米吉提·阿不都热西提搬进了新家,他家共4层,古色古香,房门、楼梯、窗户装饰精美,散发着浓郁的民族风情。“自己设计的图纸,当然满意。”他笑着告诉记者。

为确保房屋抗震功能,减轻居民负担,政府出资帮助居民代建房屋结构主体。在房屋内部装修上,政府部门编制了指导手册,引导居民在自己意愿的基础上,按照维吾尔族建筑艺术风格装饰房屋。

为最大限度减轻群众负担,喀什出台了多项优惠和补助政策,并以配套捆绑建设廉租房的方式,解决困难群众的住房问题。改造阿不都米吉提·阿不都热西提的房屋,政府就提供了20多万元补助。

要留住老城的格局与氛围,不仅要让生活在古朴民居中的群众享受现代生活,还要发展经济、改善民生,为老城注入活力和后劲。在改造民居的同时,喀什同步实施特色街巷的风貌保护和传承,引导住户自主发展特色餐饮、传统手工艺等旅游项目。在市旅游局的引导下,阿不都米吉提·阿不都热西提就计划在自己家中开展“家居游”,吸引游客到家中欣赏传统维吾尔族民居,品尝手抓饭、拉面、烤包子等民族特色美食。

“通过改造,旅游成为老城居民最大的商机。”喀什市旅游局局长李霞说,约3平方公里的老城核心区是喀什历史文化最重要的载体和民族风情最浓郁的区域,也是以维吾尔民居建筑和传统生活习俗为主体的人文景观旅游区,喀什将依托这一优势,创建5A级景区。

老城是喀什的灵魂。从老城区到新景区,喀什老城改造改善了人居环境,延续了绵绵文脉,也开掘出发展的新源泉。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