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证 券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4年6月30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债券市场互联互通迈出关键性一步
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首登交易所
本报记者 郭文鹃

6月25日,平安银行1号小额消费贷款资产支持证券终于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标志着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正式登陆交易所市场,也意味着我国债券市场互联互通迈出关键性一步。

资产证券化空间广阔

目前我国银行表外业务已达到较大存量规模。近期,央行、银监会、证监会等五部委联合出台了“127号文”,对风险资产的计提和拨备提出新要求。

“在银行业流动性压力增大的关口,发展资产证券化业务可谓正当其时。”瑞银证券分析师甘宗卫表示,资产证券化发展对商业银行经营支撑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在银行体系内部和外部分散风险,缓解流动性及资本压力;二是促进商业银行信贷结构调整,提升风险资产回报率;三是带来中间业务收入,提高盈利水平。例如,每1万亿元资产证券化规模,将提升银行系统净利润约0.25%。

据瑞银报告显示,今年以来,我国资产证券化步伐有所加快。截至5月29日,资产证券化产品余额为1245亿元,较2013全年增长了185%。

参照成熟市场发展经历,我国资产证券化产品仍有很大提升空间。从规模来看,美国资产证券化产品数量在2007年达到顶峰,占美国债券市场规模的35%,而当前中国资产证券化产品数量仅占中国债券市场份额0.39%。“扩大资产证券化产品的流动性是当务之急。”甘宗卫说。

破解流动性难题

2013年,证监会发布《证券公司资产证券化业务管理规定》,明确企业应收款、信贷资产等各类资产都可作为证券化的基础资产,标志着资产证券化业务正式重启。2013年8月,国务院进一步将试点额度扩大至3000亿元,同时银监会也放松了风险自留比例要求。

“目前制约其发展进程的主要是需求端。”国泰君安非银行分析师徐寒飞表示,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在所有资产证券化中体量最大,而其需求群体主要集中在商业银行以及银行理财产品,严重制约其流动性。

作为首只在交易所登陆的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平安银行1号小额消费贷款资产支持证券自然也引发业内广泛关注。从目前认购情况看,非银行金融机构认购踊跃,占比大幅提高,交易所市场确实能够提供更加多元化的投资者结构。

监管协调有待强化

既然是大势所趋,为何平安银行的资产证券化项目又会一波三折?在今年5月国务院发布的新“国九条”中,明确指出要“深化债券市场互联互通”,同时“加强债券市场监管协调”,在此基础上“鼓励债券交易场所合理分工、发挥各自优势”。业内人士认为,目前债券市场涉及央行、银监会、财政部、税务总局、证监会等多头监管,监管层如何做好顶层设计成为资产证券化业务下一步发展的关键。

央行表示,对于平安银行推出的资产证券化产品主要疑虑在于股市和债市的风险隔离问题,担忧两大市场不能采取相同的合格投资者门槛。负责此次产品登记、托管的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回应,公司系统有相关风险隔离机制,未在银行间债市开户的投资者,即便通过上交所渠道开户后也只能参与交易所债市。此外,按照上证所要求,平安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仅有一家评级公司给出评级,与之前国务院要求的双评价模式有所冲突。

盈科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王小菠认为,除了评级增信和投资者适当性管理,还应该注意加强基础资产管理,保证基础资产的质量和安全,产品设计避免过度复杂化,使投资者真正理解产品的风险收益特性。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