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区域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4年6月25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本本在手 心里踏实”
——四川广元市利州区推进农村“七权”确权登记

本报记者 祝惠春

“土地确权,我拿到两个本本,一个是承包权证,一个是经营权证。”提到新的土地证“本本”,四川省广元市利州区龙潭乡建设村六组村民袁明清乐得合不拢嘴,“有了这两个本本,我可以把经营权证流转,而承包权本本还在手里,心里踏实。”

初夏时节,记者来到利州区,看到当地创新土地流转机制,探索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推进“七权”确权登记工作,让“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益”有了坚实基础。

利州区在土地确权工作中,颁发承包权和经营权两个权证,很受农民认可和欢迎。利州区委常委、总工会主席殷扶炯告诉记者,他们的初衷是“通过改革建立归属清晰、产权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农村产权制度,推动农村资源资产化、资本市场化,促进农民多元增收。”

广元市是四川省3个省级统筹城乡改革试点市之一,利州区是全省38个试点县(区)之一。2014年,利州区以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农村房屋所有权、农村小型水利工程所有权、农村集体资产所有权、集体林权“七权”为突破口的农村土地产权改革全面铺开。

利州区按照“十步工作法”,制定出一套规范的农村产权改革流程图和登记发证程序表,明确了宣传培训、入户调查、测量勘界等各个环节的具体步骤和要求。同时,为更好地维护群众合法权益,该区投入600多万元,首次以1∶1000的比例航拍测绘。在实施过程中,该区针对通过村民代表大会等方式收集的问题,出台了全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等“四权”确权登记试点具体问题处理指导意见》,凡村组重大事项均由农民以自主、自愿、自治的方式讨论决定,变“代民做主”为“让民做主”,充分体现农民的主体地位,顺利化解了确权过程中的矛盾。统计显示,目前该区登记承包地32978.7亩,比二轮承包面积15899亩(统计面积)增加107%。

越来越多的村民感受到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实实在在的好处。龙潭乡建设村村支书蹇凯告诉记者,“以前我们村出去打工的人多,撂荒的地送人都没人要,现在俏得很,一亩上千元租金!”自打实施土地确权登记之后,村里土地成了“摇钱树”。从撂荒到出租,从单一的种粮到乡村旅游等产业全面开花,“七权”确权让龙潭乡村民底气更足。有了这些产权本本,农民经营致富门路实现多元化。

农民没有了后顾之忧,也为规模流转土地打下坚实基础。利州区建立了“四大流转机制”。一是全区建立了区、乡、村农村土地流转服务平台,对农村土地流转合同规范签订、流转土地备案等行为进行了进一步规范。二是探索建立了农户土地委托村组流转、农户土地入股等土地流转方式,形成了业主+农户、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等多种利益联结机制。三是在园区建设中,由政府从农业发展资金中提取资金,建立土地流转周转基金,农户土地流出时,可从基金中支付一定补偿费,确保了农民权益不受损失。四是区政府在每年财政预算中安排一定额度的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专项扶持资金,用于鼓励农村土地流转、壮大规模经营主体、培育重点产业和发展龙头企业。

“土地确权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赋予农民更多的财产权利,实现倍增效益。”殷扶炯告诉记者,通过明晰产权权属,盘活农民手中的“沉睡资产”,加快了农村土地规模化、集约化经营进程,为农村和农业发展注入了新动力。

目前,利州区实现土地流转6.02万亩,涉及农户2.3万户,培育了农业龙头企业、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200余家,形成了蔬菜、核桃、油橄榄等产业,增加了农民收入。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