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产 业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4年6月16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青岛:
“四轮驱动”推进工业转型升级
本报记者 刘 成
图为青岛即发集团科研人员在实验室对壳聚糖纤维进行检测试验。

目前许多地方政府,对存量的重视程度,远远低于增量。抓增量没错,但被忽视的存量也应该得到重视。存量工业要转型升级,离不开技术改造、自主创新、两化融合、品牌建设这“四个轮子”。从青岛企业的实践来看,“四轮驱动”推动着“企业之车”一直向前。然而在前进过程中,企业之间各有不同侧重,企业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作出符合实际需求的选择。

2013年,青岛有一个数字特别引人注目:这一年,青岛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35%,而存量工业的贡献率竟达94%。

青岛存量工业如此“给力”,得益于其通过技术改造、自主创新、两化融合、品牌升级“四轮驱动”,强力推进存量工业的转型升级。“青岛工业存量比较大,2013年有1.6万亿,在国内所有城市里,属于第九个过万亿的城市,在十五个副省级城市中仅次于深圳和广州。因此,盘活优化存量,实现存量工业的转型升级,就显得尤为重要。”青岛市经信委主任项阳青说。

技术改造的三个转变

“在技术改造上,我们着力推动实现三个转变:从单纯设备更新,转变到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提升生产水平的总体改造;从单纯制造环节改造,转变到研发、设计、营销、服务等领域全流程改造;从单个企业改造,转变到产业链协同配套改造。”青岛经信委技改处处长楚宪峰告诉记者。

为推动三个转变的实现,青岛市政府在2012年设立了3000万元的技改专项资金,2013年又增加到一亿元,各个区市政府也都设立了技改专项资金,主要以贷款贴息方式撬动更多社会资源支持和参与重点技改项目。2013年,青岛市技改投资总额达到1227亿元,同比增长24%。2014年青岛市又确定贴息规模“上不封顶”。

同时,青岛市积极搭建政银企互动平台,拓宽企业融资渠道。青岛市经信委先后与多家银行建立了技改项目综合金融服务合作机制,获得了200多亿元的技改项目融资意向,并引导更多资金进入了工业固定资产投资领域。

通过技术改造,许多企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生产专用车桥的青特集团,过去以手工为主,只能为国内企业配套。近几年连续投资10亿元加快装备升级改造,由此赢得了跨国公司的青睐。目前,他们生产的高性能车桥,已进入戴姆勒—奔驰、菲亚特、沃尔沃等国际一流整车厂商配套体系。

自主创新的体系打造

推动企业成为自主创新的主体、构建自主创新体系,是青岛市推进自主创新的着力点。

“过去不少企业对自主创新的认识比较肤浅,认为自主创新就是开发新产品、搞新工艺。其实,自主创新是一个体系的建设:从短期研发到中长期研发,都需要有战略规划;要懂得运用国家的产业政策;要通过规范的项目管理,使企业每一次创新活动,都能积累新的知识产权。”青岛经信委科技处处长夏荣君说。

青岛即发集团就是通过建立自主创新体系逐渐做强的企业。即发集团主要生产针织内衣产品,以出口为主,规模很大,但缺乏国际定价权。近年来,他们在政府的支持下,下决心建立自主创新体系,组建了很多实验室,建立的企业技术中心先后通过了市、省和全国的认定,逐渐在纺织新纤维材料开发和应用、机械工装设备等纺织产业链关键技术方面,都取得了创新突破,使企业在产品价格上的话语权大大提高。

目前,青岛市共有353家企业建立了市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都不同程度形成了自己的自主创新体系。

为推动更多企业强化自主创新,青岛市经信委与青岛国税和地税三部门,建立了联动机制,经信委负责技术创新项目审定,税务局负责账目审定,使国家制定的“企业研发经费税前加计扣除政策”,真正落了地。

两化融合的能力提升

两化融合大体上分为五个层次:简单应用、单个环节应用、综合集成、集团管控、平台型应用。目前,青岛市规模以上企业能达到后三个水平的达73%,走在了全国前列。

青岛市是国家首批两化融合的实验区,所以,他们在政策上、体系建设上、产业引导上,都做得比较早,走得比较快。目前,青岛市规模以上企业大多都设立了信息化首席执行官,组建了专业的信息化团队。青岛市政府还组建了一支由200多名专家组成的专家团队,巡回到各个重点企业,进行技术指导,推动一大批企业在两化融合中,增强了竞争能力。

青岛红领集团堪称靠两化融合提升能力的楷模。红领过去是一家传统服装企业,主要生产西装、衬衣等产品。通过十年的信息化改造,建起了包含20多个子系统的平台数字化运营系统,每天系统会根据市场一线发来的订单,自动排单、裁剪、配线等,实现了同一产品的不同型号,不同款式,不同面料的不同转换;实现了流水线上的不同数据、不同规格、不同元素的灵活搭配。

在红领的生产车间,记者看到,从流水线上下来的成衣,颜色、款式、面料都是完全不同的,却实现了工业化批量生产。这种流水线大规模制造个性化产品的模式,使红领来自全球的订单大幅增加,利润率增长数倍。

品牌建设的价值重塑

近几年,青岛市组织了多次名牌产品展,不单在青岛展,而且还远赴成都、长春、武汉等城市展出。这么做的一个主要因素,就是推动企业通过打造品牌实现转型升级。

“青岛工业四成是消费类产品,怎样使这些相对传统的存量工业实现转型升级?每一个产业都有其自身规律,譬如,纺织的高端就在于有品牌的服装。因此,我们把新一轮品牌建设作为传统消费类企业转方式、调结构的‘牛鼻子’来抓。”项阳青说。

为此,青岛市拟定了一个品牌计划,一方面,要培育优势品牌产业,在家电品牌已经相对成型的基础上,着力培育青岛女装品牌和青岛食品饮料品牌,以此实现产品价值的重塑;另一方面,要再造几个大品牌。目前,青岛市已选出20多家品牌企业,进行重点培育。

品牌建设让青岛这座著名的名牌之城涌现出更多的名牌企业。目前,青岛市市级以上工业名牌产品有523个。特别是培育了一大批新名牌。2001年时,青岛没有一家女装品牌,到目前女装品牌达到50多个,青岛纺织服装产业也逐渐走上了注重设计、品牌引领的转型升级之路。目前,青岛市纺织服装产业集群年总产值达到1800多亿元,成为青岛市第四大产业集群。

“存量工业转方式,调结构,政府和企业应该各司其职,要避免越俎代庖。”项阳青告诉记者,“政府最应该做的,首先要有导向,同时要搭建平台,提供急企业所急的服务。企业最应该做的,就是通过技术改造、自主创新、两化融合等措施,做出最好的产品,打响自己的品牌。政府和企业只有形成这样的合力,转型升级才会事半功倍。”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