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内需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结构失衡,即“高投资、低消费”。由于政府过度主导投资,民营投资受到挤压,经济活力受到抑制。要把内需打造为经济增长主动力,重点应解决内需结构失衡问题,特别是理顺投资、消费、储蓄之间的关系
李克强总理日前在两院院士大会作报告时强调,尽管面临诸多挑战,我国完全有条件、有能力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继续保持较长时期的中高速增长。其中,成长中的庞大内需市场,将为经济发展提供巨大潜力和回旋余地。这一判断在坚定人们对中国经济未来信心的同时,也引发讨论。有观点提出:应尽快出台扩内需整体规划,从而在当前抵御经济下行中发挥立竿见影的作用。对此,应当认识到,合理制定和运用好扩内需政策,能对当前稳增长起到助推作用,但主要还是为未来增长提供支撑,促进结构改善,切不可指望“毕其功于一役”。
内需是包括投资和消费在内的国内需求,与出口所代表的外部需求相对应,共同构成推动经济增长的引擎。我国内需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结构失衡,即“高投资、低消费”。投资率过高,而消费成为经济发展短板,主要原因是政府过度主导投资,导致内需比例失衡,民营投资受到挤压,经济活力受到抑制。在这样的背景下,要把内需打造为经济增长主动力,重点应解决内需结构失衡问题,特别是理顺投资、消费、储蓄之间的关系。
一是正确处理投资与消费的关系。投资和消费并非此消彼长,而是互相影响、促进。经济运行中,很少存在为提高消费而刻意压低投资的情况。更多情况是,通过扩大私人部门投资增加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收入,从而增加社会居民的可支配收入,促进潜在消费能力上升。消费需求增加,又反过来带来更多投资机会,形成“投资—消费”良性正循环。也就是说,扩大消费并不意味着要减少投资,而是同时发挥好“消费的基础作用和投资的关键作用”,其关键是正确发挥政府在促进投资中的作用。新一届政府成立以来,大力推进简政放权,下放和取消了400多项审批事项,就是希望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只要一些地方加快实现政府职能转变,在投资中“乱规划”、“乱补贴”的现象得到杜绝,投资、消费就能走上良性循环的轨道。
二是准确理解扩大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对于“扩大消费”,有人会望文生义,认为就是直接提高消费量,这种情况实际上是不存在的。政府可以通过货币或财政政策拉动经济或抑制通胀,却无法采取某种手段直接影响消费。消费需求扩大是经济持续发展的结果,而非方便经济控制的手段。扩大消费本质上是藏富于民,是把经济高速增长的成果,转化为老百姓实实在在的消费。也就是说,出台扩大消费的政策,并不必然导致经济增长率变动,而是通过平衡总需求的比例结构,寻求经济长期稳定增长。因此,在促消费相关政策制定中,不应功利地将重心放在如何让百姓“突击花钱”上,而应通过提高劳动者收入、改善分配结构、做好社会保障等政策调整,合理分配社会财富,让百姓有钱消费、愿意消费、长远消费。
三是对扩大消费遇到的困难,要做好准备。未来抑制我国消费需求的因素,除上面所说外,主要还有两个:其一,随着我国人口红利的消失,老年人口比例不断攀升,中青年人群预防性储蓄会更高;其二,由于国企产权制度改革和银行业利率市场化尚不彻底,金融市场远未完善,难以把企业盈利有效转变为居民财富,抑制了潜在消费需求的释放。这两者在短期内都难以根本性改变,意味着扩大消费需求将是一个长期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