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读者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4年6月12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为有源头活水来
——山东烟台培育实体经济促就业

本报记者 王金虎 通讯员 刘新国

山东烟台是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祥地。从上世纪的三环锁、北极星钟表、飞轮罐头“老三件”,到本世纪初的汽车、电脑、手机“新三件”,再到眼下以海工装备制造、现代化工、航空航天等“新新三件”,烟台通过精心培育实体经济,为全市提供了六成以上的劳动就业机会。

走出去:登上世界舞台

初夏的烟台芝罘岛上,海风习习。中集来福士海洋工程有限公司半潜式钻井平台的装配现场焊花飞溅,4000多名施工人员正在紧张而有序地作业。

“目前,我们占据世界半潜式钻井平台份额的20%左右。更让人自豪的是,公司迎来了万人以上的用人高峰。”对于今年的经营形势,中集来福士总裁于亚信心满怀。

2005年底,中集来福士拿到了第一张来自挪威的海上钻井平台订单,依托自主创新,向高端产业升级,进而增强核心竞争力,参与国际分工,中集来福士成为烟台企业中“走出去”的“代表作”。

连续油管半挂车被称为“万能作业机”,技术成果一直被西方发达国家所控制。烟台杰瑞集团科研人员艰难攻关,一举打破了我国依靠进口设备的状况。近年来,杰瑞积极参与国际竞争,把“中国制造”推向了世界高端制造业的舞台。

发展实体经济,产业是支撑。烟台积极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推动工业由“大”到“强”。目前烟台已形成5个千亿级规模产业、3个千亿级规模产业集群、1个千亿级规模企业。

引进来:放大集聚效应

万华烟台工业园一期工程现场,一望无际的工地上,工程车往来穿梭忙碌着。该工程达产后,万华将成为亚洲最大的聚氨酯和涂料原料基地、规模最大的丙烯下游产业化工园区。同时,还将形成千亿级的新材料产业集群。

通过培育一个龙头企业,推动产业集聚发展,延伸产业链条,进而壮大一个产业集群,作为国内单体最大乘用车生产基地的上海通用东岳基地对此做了生动注脚。在东岳汽车基地的带动下,烟台汽车企业已达400多家,从业人员15万,形成了完整的汽车产业体系,吸引了14家世界500强企业先后加盟。

对此,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杨林盛形象地比喻为:牵来一匹“马”,招来一群“羊”。推动产业集聚发展,园区是主阵地和大载体。烟台把东部海洋经济新区作为全市“一号工程”,加快建设国内海洋经济领军城市,发挥拥有4个国家级园区的优势,放大集聚效应,打造实体经济发展高地。

扩产能:筑牢就业根基

5月18日,富士康烟台科技工业园招募现场,数百平方米的大厅内人头攒动。随着富士康烟台科技工业园产能的扩大,就业需求陡增。

无独有偶,随着上海通用东岳基地三期工程的达产,有专业技能的产业工人在当地成了抢手的“香饽饽”;烟台中集来福士海洋工程有限公司4亿多美元的海外订单提前交付,产能提升造成较大就业缺口。

“实体经济的增资扩能对就业的拉动作用非常明显。”烟台市经信委经济运行办公室主任孙嗣文告诉记者,“今年一季度,全市新增城镇就业3.5万人。”

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基础在于发展实体经济,发展实体经济,基础则在于抓好项目建设。今年,烟台将着力抓好200个市级重点项目。打造全国重要的汽车、造船和航空航天零部件产业基地;同时加大力度发展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产业、新材料产业、生物技术产业、信息技术产业;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壮大,使之尽快成为烟台新的支柱产业。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