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5点半,河南省通许县产业集聚区内,三五成群的工人说笑着走出车间,骑上电动车经过宽阔的马路,很快消失在绿树掩映的村庄和城镇。
来自西芦氏村的许守德,是五星钻豹电动车公司总装线上的一名组长。每天早上,他和妻子到集聚区上班,下班后10分钟回到家,趁着天色尚早再干上一阵儿农活。“以前在南方打工照顾不了家里,现在好了,老人孩子、家里家外都照顾到了。”对于现在的生活,许守德很满足。
因为有了企业和产业,传统农业大县在短短几年间走上了工业化和城镇化快速发展的道路,成千上万的农民成为最直接的受益者。不仅仅是通许县,5年来,产业集聚区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竞相发展,引领河南全省经济社会发生巨变,农业大省河南正在努力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转型发展之路。
产业集聚发展
“如果没有产业集聚区,通许就不可能有今天的发展。”通许县委书记路云说,因为工业基础薄弱,解决不了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问题,全县有22万农村劳动力常年在外务工,有6万多名留守儿童,不仅发展经济困难,城镇化进程缓慢,农村新生代的教育成长也更加堪忧。产业集聚区为企业发展提供了平台,企业“以商招商”带动形成产业链条,农民就地就业向城镇转移,诸多矛盾由此得到有效化解。
记者在该县产业集聚区看到,数十家企业连片布局,区内水、电、路等已与县城实现衔接,中小学校、医院、公园等公共配套服务设施布局合理,环境优美,工作生活都十分便利。
积聚力量培育特色产业集群,推动经济转型升级,是河南省为突破各种瓶颈制约、推动经济社会长远发展作出的重大决策。2008年底,国际金融危机蔓延之时,河南开始谋划建设产业集聚区。针对各地工业园区“散、乱、少、弱”、主导产业不突出、产业结构不合理等突出问题,河南规范整合了原有的300多个园区,高标准高起点规划确定180个产业集聚区的空间布局,其中114个产业集聚区布局在产业基础相对薄弱的县域。为了集中力量培育“竞争力最强、成长性最好、关联度最高”的特色产业集群,河南规定每个县原则上只规划一到两个主导产业,从根本上改变了以往各地招商引资一股脑儿全“堆进”工业园区里的盲目无序状态,减少了低水平重复建设。
重在优化提升
在素称“锅炉之乡”的太康县,过去小企业遍地开花。一位企业负责人笑称当时的生产经营是“小米加步枪”,虽然产量高,却无一家A级锅炉企业,无技术研发人员,无专业销售网路。经过集聚发展改造升级,太康县产业集聚区内现已有国家双A级锅炉制造企业4家,在全国建立营销服务网点3300多个,锅炉产销量占全国的35%、河南省的45%,年产值20多亿元,从业人员超过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