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版:财富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4年5月30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监管的方步
齐 平

俗话说,“你不理财,财不理你”,但现在却宛若置身一场“我不理财,财也理我”的投资盛宴。小区广场上,有“理财顾问”在普及理财知识;超市门口前,有“投资咨询”在分发小广告。公司的名字五花八门,唯一的共同之处是用醒目字体标出的两位数收益率。这些起点不过数千元、“投资收益100%有保证”的“固定收益理财产品”,任谁也没法不心动。

心动归心动,面对天上掉馅饼的事情多半也没胆尝试。邻居周阿姨则坚信“心动不如行动”,她的逻辑简洁明快:现在市场管理多严啊,连个无照卖羊肉串的都不放过,哪容他光天化日在这么显眼的位置设摊招摇?医药广告都有不让夸大疗效的限制,人家既然敢公然喊出这么高的收益率也没被取缔,可见这东西是极好的。

普通百姓未必是过于贪财,可能他们实在不理解的是:连一根葱、一袋奶的安全都有人管的时候,“把钱交给陌生人”这么大的事儿,受到的监管其实比菜市场还少。

仔细分析这些随处可见的“门口财神”,他们从事的“事儿”当属专业性极强的金融领域吧,但察其来历,又可谓“英雄不问出处”:不仅有传统的担保公司、典当行等“准金融机构”,也有以咨询管理、电子商务、信息服务等多种名义注册的新秀,自学成才成了长袖善舞的金融高手。

都说金融界水泼不进,其实全看你从哪个门进。P2P算是炙手可热的“互联网金融”代表了吧?有业内人士传授“创业真经”:花百八十块钱在网上注册一个域名,到淘宝买个网站模板稍加修饰,租一台服务器,招几名客服,一家P2P网贷平台就上线了。难怪发展高峰期的网贷平台一年内就从200多家增加到2000多家。

一旦进了圈子,就“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有的转让债权给分散出资人,信贷中介的身份异化成了信用中介;有的把中间资金账户的沉淀资金挪作他用,甚至卷款而逃;还有缺钱的企业,索性办个网贷平台“自融自用”,左手倒右手。

凭借实体经济无法承受的高息来吸引新的投资者,注定陷入庞氏骗局,终有风险暴露之时。据第三方监测机构数据,2013年共有74家网贷平台出现大面积提现困难,拖欠投资款超过10亿元。令人尤为感到不安的是,其中有近60家险情发生在第四季度。

在反思一些食品安全事件时,有专家指出一个令人啼笑皆非的现象:我国其实早已出台《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但由于“苏丹红”、“三聚氰胺”等是工业品而非食品添加剂,反而没有定量的标准,因而难以查出。

同样因为标准的接口问题,在以银行业的批准化机构、批准化产品为主要对象的监管体系里,民间融资自然也容易落在监管视线之外。尽快弥补监管盲区刻不容缓。

现实中,民间融资与非法集资往往只有一步之遥。随着金融创新的步伐加快,原本基于亲缘、地缘等的熟人间的资金融通,已经被一口一个“亲”地拉到了公众市场,风险也随之扩散到非特定的、分散的人群中。P2P舶来中国近8年时间里,已经爆出近百次“跑路”事件,这无疑是对既有监管规则的挑战。

谁也没法让创新停下来等待,监管只有跑着去追赶创新。等到有关方面“必也正乎名”,才踱着方步走过来,怕是已经又多了几场“说走就走”的跑路。

令人期待的是,目前行业监管主体趋于明朗,监管终于可以放开脚步了。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