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证券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4年5月29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壮大中小板 须谋新定位
陆 敏

2004年5月27日,国务院做出设立中小企业板的重大决策。10年间,中小板取得了长足进展,从最初仅有8家企业挂牌交易,到目前有700多家公司上市,中小板股票总市值已接近4万亿元,累计为企业提供了7300亿元融资支持。

历经10年风雨,中小板已经来到发展的紧要关口,站在新的发展起点上。

日前,国务院发布的《关于进一步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提出,要壮大中小企业板市场。在此指引下,中小板应重新找准自己的定位,抓住发展机遇,努力在国民经济转型与发展中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

但中小板的进一步发展也面临诸多瓶颈,能否破解关乎中小板下一步发展。

比如,中小板面临身份定位的困惑。中小板设立之初,定位于面向中小企业的资本市场板块。中小板推出后,在信息披露、高管管理、资金运用、诚信建设、退市模式等诸多方面的创新不仅为创业板的推出积累了经验,也为主板的各项制度改革做了铺垫。但随着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建设,中小板的定位渐渐变得模糊。这种尴尬在此次IPO重启后变得尤为明显。此前,中小板主要是以发行股份的数量来区别于主板。而此次监管层明确表示,企业可自主选择上市地,上市地不与发行股数挂钩。因此在拟上市企业预披露中,出现了一些原本打算在深市中小板上市的企业转往沪市的现象。

其次,中小板面临再融资功能的缺失。作为多层次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10年来,中小板在服务实体经济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由于A股市场的低迷,与其他板块的上市公司一样,中小板上市公司的再融资也受到制约,中小板的再融资功能有待发挥。

其实,多层次资本市场板块的划分应该依据企业的属性来规定,包括公司产业的归属、科技的含量、企业的发展阶段、业态及盈利模式等。如今,创业板也已运转多年,中小板只有在新形势下寻找新定位,才能谋求新发展。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