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区域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4年5月29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地区经济增速继续呈现中西部地区快于东部地区态势
我国区域发展协调性日益增强
本报记者 吉蕾蕾

进一步深化地区差异性的研究,缩小政策单元,提高区域政策的精准性,大力推动形成跨行政区、跨区域板块的经济区,促进经济要素在更广大的地域内流动配置

5月2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召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新闻发布会。国家发改委秘书长李朴民表示,近年来,围绕深入贯彻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国家先后制定实施了一系列重大区域规划政策,区域发展的协调性日益增强,有力地支撑了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今年一季度,地区经济增速继续呈现中西部地区快于东部地区的态势,区域产业结构和区域开发格局得到了进一步优化。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秘书长范恒山在发布会上表示,这些年,在区域政策和其他政策的配合下,我国的区域经济发展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不仅有效地改变了上世纪90年代初期“东部增长很快,中西部增长相对缓慢”的格局,促进了区域的协调发展,也提升了国家经济的整体活力。

数据显示,2013年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生产总值分别增长9.1%、9.7%、10.7%和8.4%。范恒山说,这一数据充分表明,从2007年起一直到去年,中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的增长速度全面超过东部,扭转了长期以来区域增长“东快西慢”的格局,地区发展差异扩大的势头也得到了初步抑制。

“这一格局的转变要归功于国家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系列政策支持。”范恒山介绍说,为了缩小地区差距,中央在原来提出鼓励东部沿海地区率先发展的基础上,陆续作出了推进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等一系列战略,最终形成了区域发展总体战略。

近年来,在鼓励东部沿海率先发展的方针下,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三大经济引擎辐射带动能力进一步提升。同时,在区域政策的强力实施下,中西部的成渝地区、北部湾地区、关中天水地区、长株潭、武汉城市圈、皖江城市带等一批重要的区域增长极推动形成,成为了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支撑。

“分类指导区域政策的实施不仅带来了区域协调发展和经济又好又快增长的效果,一定程度上还解决了一些其他问题。”范恒山说,差别化的区域政策不仅使宏观调控“一刀切”的状况得到了改善,对丰富完善宏观调控手段,有效改善中央和地方的关系也发挥了积极作用。

同时,范恒山强调,区域规划和政策文件是中央部门和地方共同研究制定的,一方面体现了国家的战略意志,另一方面又体现了地方的实际需求,从合作层面、内容层面把中央和地方的两个积极性有机结合起来,使国家部门从一种新的角度,通过一种新的方式来为地方服务,这样不仅改善了政府部门的工作职能、工作作风,也改善了中央和地方部门的关系。

此外,区域规划和政策还巧妙地突破了一些体制困境。比如由于区域规划和政策的权威性和务实性,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地方发展思路一贯到底的问题,解决了政策落地的问题。

近年来,区域战略规划和政策受到了中央的高度重视。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又明确,要谋划区域发展的新棋局,由东向西,由沿海向内地,沿大江、大河和陆路交通干线,推动区域发展。

在新的形势下,如何完善区域政策?范恒山说,首先要从各个地方实际出发,实施分类指导,统筹东中西,协调南北方,促进区域联系互动。其次,要进一步深化地区差异性的研究,缩小政策单元,提高区域政策的精准性,大力推动形成跨行政区、跨区域板块的经济区,促进经济要素在更广大的地域内流动配置。同时,要集中发挥地方的发展优势,实现区域间的合理分工,减少和避免恶性竞争,强化区域间的重大项目、重大政策、重大体制的对接,努力探索市场化的区际利益与协调平衡机制。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